20xx春教科版科学六下13放大镜下的晶体内容摘要:
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谈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 用了哪些方法。 2.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 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课时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 3.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 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 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 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 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加热时玻璃片离火焰要远一些。 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摸它。 4.分组制作晶体: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20xx春教科版科学六下13放大镜下的晶体
相关推荐
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3.做个简易显微 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 ,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 13 页) 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 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 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 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 A4 纸上。 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2、5 1 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7)2012安徽高考用 的盐酸配制 100 mL 的盐酸用到的玻璃仪器:100 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答案(1) (2) (3)(4)(5) (6)(7)解析(1) 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氢离子数目少于2误;(2)溶液中碳元素的存在形式有: 3及 者共 0.1 误;(3)要从含有少量 体混合物中提纯得到
构造,它分几个部分。 主要有哪些器官。 ④在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观察仔细并记录好,小心损坏标本)。 我们班级今天的研究,就以菜粉蝶的触角、翅膀作为重点观察的内容,每个小组再从这两个中选一个研究。 (请一学生把触角画在黑板上) ⑤学生领取器材和记录表,进行观察。 ⑥学生汇报触角、翅膀观察到的知识。 触角:前端有一个小锤,取名为棒状。 讲解蚕蛾的触角: 羽毛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
3、 C 原子连接 3 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的 C 原子数为 62。 1 个 C 原子为标准计算,1 个 C 原子和 4个 C 原子相连,则它必然在 4 个六元环上,这 4 个 C 原子中每个C 原子又和另外 3 个 C 原子相连,必然又在另外 3 个六元环上,3412,所以每个 C 原子连接 12 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 4个 C 原子在同一平面。 (2)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