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3.3 超声与次声》教案内容摘要:

2、 1课标要求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20000.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 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学生已知道声音可分为乐音和噪音等相关知识,对本节课会有很大帮助;2、不利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涉及的声知识和声现象并不知道,如超声和次声,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 4、,主要用于加工各种不导电的硬脆材料,例如:玻璃,石英,陶瓷,宝石等) 、化工业使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和液体(如油和水)混合、探测鱼群、 B 超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杀菌消毒、超声洗牙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犬笛(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引导提示(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次声1 概念:频率低于 20声音2 特点:频率低,传播远学生交流资料学生说出现象。 分析结论学生交流资料讨论在此基础上,学生所举的例子并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 讨论给出次声危害的事例使学生形成从概念到应用的转变学生可能不能举例、引导,提示学生 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 300至 400 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 3、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淡水还要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 ,合多少km/返回海面,则该出海的深度是_m。 学生汇报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学生练习完成作业布置二、新知识预习、2、3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一、亮点:1、用帆船的故事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都想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好揭开谜底。 2、这堂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因此,在课堂上气氛很热烈,八个小组的学生都踊跃发言。 3、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展示超声和次声方面的资料,用广博的事例生动直观地使学生对超声和次声有了一定的认识。 可以说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查找自己的得失。 二、不足:由于时间问题,没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所以,我课后把学生查到的资料都贴在墙上,让全班同学来看。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教学反思三、再教设计:1、互联网在这堂课中起的作用很大。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另一方面,我课件上的资源都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的。 2、以后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偏重应试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改进,效果应该会更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