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6.3 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内容摘要: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们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_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温度时_的大小,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溶解度随 _变化的不同。 _。 【学习过程】【讨论】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需考虑哪些因素。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 ,该物质在 溶剂(通常溶剂为 )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 (1)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 克”的含义是。 (2) 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 204 克,所以将 50g 蔗糖放入 100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不饱和,要使其饱和,我们可以怎么做。 (3)常温下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课本 19 页表 6断物质的溶解性:氢氧化 5、溶解现象如图 1 所示,要使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或。 (2)图 2 中 a、b 分别表示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_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 表示的是_物质(填“甲”或“乙” )的溶解度曲线。 4.(2014 绥化)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 (2)P 点的含义是_ _。 (3)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4)将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5.(2013 淮安)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1)t 1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2)t 2时,将 30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 _; (3)t 3时,将 25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 C 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 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 _。九年级化学 6.3 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