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6.3 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内容摘要:
2、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 (活动与探究)实验 1蒸发浓的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_(小结)蒸发操作的注意点:(1)_;(2)_(3)_;(4)_实验 2冷却 察到的现象: (交流与讨论)你能解释上述现象吗。 _(计算与求证)1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完成下题:温度 溶解度 36 g 31.6 40 g 246 00时,分别用 100g 水配制 后分别冷却到20,可析出 体 _ g , 可析出 _ g 2根据上题计算结果,你可以得出结论:对于 的物质,欲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质,可采用 _ 方法(思考)对于 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现象不明显,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呢。 (交流与讨论)对于 的物质,欲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质, 4、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5)若要从乙中含有少量甲的混合溶液中提纯乙,可用的方法是。 【课堂小结】1两种可溶性的固体混合物,如果要得到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相差较大物质,可采用 _ 的方法,例如从 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 如果要得到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可采用 _ 的方法,例如从 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 课后提升】一、选择题1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2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 5、再加入少量食盐3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 ( )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4下列各组物质,能够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分离的是 ( )A硝酸钾和食盐 B面粉和砂糖 C氯化钠和氯化钙 D碳酸钠和硝酸钠5粗盐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能溶于水)。 工业上常把粗盐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过滤出食盐。 对这一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的氯化镁的含量基本不变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C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D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地使用下去6出现结晶现象的溶液 ( )A一定是浓溶液 B可能是浓溶液 C 7、(不考虑溶剂的挥发) ,在升温过程中,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12下图甲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 ,A、B、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 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_。 (2) t时,将 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 X 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 X 可能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13 (2014 揭阳市)下表是 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温度() 0 10 20 30 40。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