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2课时)课时作业(湘教版)内容摘要:
4、100 多人去该公园举行联欢活动,其中甲班 50 多人,乙班不足50 个班一共应付 920 元;如果两个班联合起来作为一团体购票,一共只要付 515 、乙两班分别有多少人?答案解析1.【解析】选 力的质量为 个果冻的质量为 题意得 解得3=2,+=50, x=20,=30.2.【解析】选 格分别是 x 元/支,y 元/本,则解得5+10=42,10+5=30, x=所以小红所买的笔和笔记本的价格分别是 , /解析】选 x 人,第二小组有 y 人,则第三小组有(20,则8x+6y+5(20120,3x+y=20,当 x=2 时,y=14,20,符合题意;当 x=3 时,y=1 1,20,符合题意 6、 120=80(113)答案:807.【解析】设长跳绳的单价是 x 元,短跳绳的单价是 y x=2+4,2=5.解得 x=20,=8.所以长跳绳的单 价是 20 元,短跳绳的单价是 8 解析】( 1)设年降水量为 x 万立方米,每人年平均用水量为 y 立方米,则:解得12 000+20=1620,12 000+15=2015, x=200,=50.答:年降水量为 200 万立方米,每人年平均用水量为 50 立方米.(2)设该城镇居民年平均用水量为 z 立方米才能实现目标,则:12000+25200=2025z,解得 z=0城镇居民人均每年需要节约 16 解析】设甲班有 x 人,乙班有 据题意得,解得8+10=920,5(+)=515, x=55,=48.答:甲班有 55 人,乙班有 48 人.。七年级数学下册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2课时)课时作业(湘教版)
相关推荐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内容。 三、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 生:„„ 板书设计: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 个面,所有的面 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 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 个面,相对的面 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 条棱,可以分成3 组,每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
括 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 考查学生对三角形认识、画三角形高、三角形内角和和合理运用数学的能力。 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统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5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第 1题 聪聪和亮亮同时看一本 100页的故事书。 师:交流发现的信息,再进行比较。
3、组共植树 50 棵,乙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甲、丙两小组的和的 ,甲小组植树的棵数恰是乙小组与丙小组的和,问每小组各植树14多少棵?【拓展延伸】9.(10 分)某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参与技术革新,设计了技术革新奖,这个奖项分设一、二、三等,按获奖等级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每年评选一次,下表是近三年技术革新获奖人数及奖金总额 )二等奖人数(人)三等奖人数 (人)奖金总额(万元)2011 年 10 20
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一至两人板书。 做完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得。 全班交流算法,让板书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得。 交流时重点说清十位上的5是怎样算出来的。 同桌互相交流, 把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和班内交流,自己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路和方法 数位对齐 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除了可以用竖式计算之外, 36 加 18我们还可以怎样算
辨并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通过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听辨与正确演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而尾声部分再现时主旋律在高声部。 歌曲的主要乐段曲调流畅,节奏规整,采取学生分组、分声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 尾声部分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 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 鼓励学生争当小小指挥家,比一比谁划拍最准确。 在划拍的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思考与分享:二声部合唱有什么特点。 (用拟人化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