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及计划内容摘要:
肢体和面部表情做无声的动作。 2) 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 走合拍的步子,并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 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 3)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4. 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表现了木偶怎样的形象。 5. 综合表演: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 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6. 教师总结,下课。 三、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2 单元 美妙的 童音 总 5 课时 7 课题 《摇船调》 课型 唱歌课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使学生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进行歌词的创编。 通过表演《摇船调》,了解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了解台湾民歌,并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节奏及反复记号。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附点节奏。 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情 境导入 播放《吉祥三宝》歌曲,师生律动,感受一问一答形式(教师与学生课前交流) 师:欣赏完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我们要开始今天的音乐课了 ,首先我们来一个特别的活动 — 猜谜。 (课件出示谜语,教师有节奏的念谜面,让学生提前感受节奏) 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验证:出示船的图片。 师 : 呀,你可真会猜,一猜就对了。 (课件出示 ) 师:那你会摇船吗。 (请个别学生做,全体学生一起学一学)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真棒。 ①教师节奏做划船动作 师:我们选一个最优美的动作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做一做。 (学生起立摇) 师:加把劲呀。 (引导有力度,两个八拍) ②师:小朋友们划得真美啊,可老师还会边划边唱呢,你听我唱了些什么。 (学生说,师表扬:你的小耳朵真灵。 )课件出示唱的歌词。 师:就请你先听一听它的旋律。 (跟琴学唱) 师:刚才老师唱得哪个地方吸引你。 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你猜猜看老师刚才是看到了什么这么高兴。 (美丽的风景,打招呼等)是呀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很多,船上的人在跟老师打招呼,我也在跟她们打招呼。 那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情绪来唱一唱呢。 (学生模唱) 师:那你帮老师想一想怎么样使小船划得更快更远呢。 (引导演唱的 力度和情绪,边唱边表演) 师:是呀,让我们用比较强的力度来唱一唱。 师:我发现小朋友么个个都是划船高手呢。 那让我们一起坐上小船,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吧。 (师在前做动作引导感受歌曲的优美及力度的变化,出示摇船视频及台湾风景图,跟着歌曲伴奏,整体感知歌曲情绪。 其中第二段站起来律动) (设计意图:用猜谜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拍节奏的动作,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交流模仿,为下一部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 通过感受、模仿、聆听等一系列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 二、寓教 于乐 初听歌曲,感受旋律 师:小船划呀划,划到了宝岛台湾,刚才我们一路欣赏的美丽风景(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溪头课件)都是属于我们宝岛台湾,那今天我们要来学的歌曲就是台湾民谣《摇船调》(揭示课题) 师:谁来猜一猜什么叫摇船调。 (小朋友一边摇船一边唱的歌曲叫摇船调) (夸奖 :呀 ,你可真会动脑筋。 ) 师:想不想听老师先来唱一唱呢。 但我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歌曲唱了些什么。 (师范唱,边唱边表演,学生静静得聆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不出示歌词,学生交流: 5个左右) 师:谁的小耳朵更灵。 谁还听到了不同的。 谁的聆听能力更强。 (夸奖语:你的小耳朵真灵。 你真会聆听。 你听得真仔细。 ) 师:那我们来看看她们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课件歌词) 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演唱形式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歌词,并想一想从歌词当中你发现这首曲子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先问后答) 2)师生节奏互动: 师:你可真聪明。 这首歌曲就是先问后答的形式,有问有答的歌曲也可以叫对歌,那这样的歌曲你有没有听过。 (课前歌曲《吉祥三宝》也是问答形式的,)是呀,但是它跟这首歌也有点不一样,它是一问一答的。 而我们这首是先 问后答,现在我们就改变一下形式,采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跟着老师的节奏我问你们答。 ① 问生答 (师拍手有节奏地念,生模仿)(夸奖:你们的节奏感真强。 ) ② 男女互问巩固节奏(一组即可,师可用夹板伴奏) 师:接下来我们就采用先问后答的形式分组问答。 我来分一下工,哪两组问。 哪两组答。 (激发学生兴趣) (若节奏错误:师:停一下,我觉得有点问题了,谁能把这一句正确得有节奏地来念一念呢。 夸奖:你们的节奏感真强。 ) 复听歌曲,解决难点 1)师:那我们就邀请台湾小朋友来唱,我们来表演。 你可以跟着老师也可以自己创 编几个更优美的动作表演。 2)师:那小朋友你们会唱吗。 跟着琴声轻轻地来唱一唱。 (强调“轻轻”) 3)解决难点: (出示课件 ) ①师:咦。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结尾一样吗。 (不一样)分别来唱一唱(跟琴唱)你发现第二个结尾这时候小船怎么样了。 你把这种感觉来唱一唱。 (引导延长感觉小船远去) 知识点讲解:所以第一段唱一房子里的,第二段跳过第一个小房子直接唱二房子里的,这个记号我们叫它:反复跳跃记号(课件出示) ②师:你还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或者要提醒小朋友们的呢。 什么 圆圆 在 河 边。 ( 注意一字多音) 师:你发现第二个圆唱了几个音。 像这样一个字唱多个音的我们叫做一字多音。 什么 圆圆 在 眼 前 哪。 ( “前”和“哪”一拍) 跟琴模唱。 (出示课件 ) ③衬词的唱法:就像小船开始划了,稍微有点力,前半句用巧力唱,后半句用连贯的声音 4)师:下面请小朋友跟着琴声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唱一唱。 师:谁还记得划船的时候要怎样。 (比较强的力度)那你在唱的时候可要加强力度了。 那前面的部分要用怎样的情绪来唱呢。 (引导:前面部分优美,后面比较有力) 完整的跟着琴声自问自答来一遍。 (机动) 分组有感情的演唱 师:我 来分一下工:哪两组问。 哪两组答。 划船的时候我们一起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在于通过聆听、对比、模仿、表演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习歌曲,孩子们用自己的体会来演唱这首歌曲,因为发自心灵的歌声是最美的。 ) 三、创造表现 谜底创编: 1)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今天老师请我们的小朋友来做一个“小小作词家”,想一想根据歌曲中的提问你还有另外的答案吗。 想好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小船对歌喽,老师一边划一边问, 小船停在谁的边上谁就来回答,准备好了吗。 (节奏律动,引导小朋友创编歌词并直接演唱出来,教师可用“啦”哼唱为学生找准旋律及节奏) 谜面创编: 1)师:经过刚才的小测试,我发现每位小朋友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作词家,接下来我们就用不同的谜语来创编不同的歌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弯弯为主题来创编歌词。 (出示课件及旋律,四人一张纸创作) 2)创作交流,直接唱(一、二组) 3)评一评:用屏幕展示,男问女答。 出示:什么 弯弯 在呀在半天哟。 什么 弯弯 在河边。 什么 弯弯 街呀街上卖呀。 什么 弯弯 在眼前。 (学生创编答案)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创编谜语表演歌曲,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体验表演中得到乐趣。 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创造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 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 学生能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抓住孩子的表演欲,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 四、完美结课 师:今天这节音乐课有意思吗。 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 是呀,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这首好听的台湾民谣《摇船调》,知道它是一首先问后答对歌形式的歌 曲,像这种形式的歌曲我们以后还会学到,像云南民歌《猜调》。 我们说音乐源于生活,希望小朋友们在平时生活中多用小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音乐。 最后让我们划着小船唱着歌儿出发喽。 (设计意图:这样结课,紧扣歌曲的主题。 使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之中,融入到音乐美的感受之中。 最后,学生带着满怀喜悦、满怀收获的愉悦心情,离开教室。 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情感满足而又留连忘返、意犹未尽的感觉。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2 单元 美妙的童音 总 5 课时 8 课题 《猜调》 课型 欣赏课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体验木偶表演的童趣。 ;体验步态舞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童趣和乐趣。 教学 重难点 ,体验木偶表演的童趣。 ,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 教学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 ,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猜调》。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 ?答什么。 《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 ?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猜调》。 :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猜调》是儿童的猜迷歌,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这首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幽默诙谐的 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孩子们问答对歌的活动情趣。 欣赏不同版本的《猜调》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歌曲猜调都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2段用树叶、古筝演奏的猜调,相信又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播放 9) 师:听了这些,你们一定对这首歌曲的了解是不是更深一层了呢。 拓展 师:其实对歌的演唱形式在民歌中是经常能听到的,这种形式也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戏曲作品、影视作品中,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优秀的歌曲片段,去领略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吧。 (播放 10) 聆听不同地方的对歌: 《对花》、《打猪草》、《刘三姐片段》等,扩大学生对对歌形式的了解。 师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了云南民歌《猜调》,还欣赏了许多不同地区的对歌,相信你们对对歌这种的演唱形式已经十分熟悉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用心收集,也去找找我们身边的对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2 单元 美妙的童音 总 5 课时 9 课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课型 欣赏课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创设浓郁的学 习氛围,学习唱段动作,使学生喜欢并有兴趣参与演唱与表演 . 能用手势、动作的方法,解决唱腔中的吐字咬字。 结合视频,通过服装、扮相了解生行中的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生乐于参与演唱、表演。 难点: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解决唱腔中的吐字咬字。 教学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生进入教室。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刚才的这个唱段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唱段的名字大家还记 得吗。 是谁演唱的呢。 师:这段唱词是李玉和在夸他的女儿,他都夸了些什么呢。 师:对。 李玉和在夸女儿铁梅小小年纪却能里里外外帮助家里分担责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新授 复习唱段 师:在京剧的音乐中强拍叫做“板”这样打拍,弱拍叫做“眼”这样打拍。 这个唱段是快板,因此全部打强拍。 我们一起来边听音乐边打拍,注意音乐的速度。 师:前奏的过门很快,认真看老师在哪开始拍的,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试一试。 解决唱腔中的吐字咬字。 师:京剧的吐字咬字特别有讲究,有的小朋友回说“一个字拖那么长,太难学了。 ”其实这正 是京剧的魅力所在,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办法,你们很快就能学会。 现在老师为大家唱一下这个唱段中的第三句,请同学们注意看、认真听,看看老师加了些什么。 (师范唱) 师:老师加了什么动作。 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这几个手势的意思是把这几个字“提”起来唱,也就是加了一些装饰音。 师:伸出手我们一起试一试,你们也能做到。 师:现在看第四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老师来唱 (师范唱)老师在“早”字上又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说明这个字绕了很多个弯,你们来试一下。 师:加了这些手势之后,大家唱起来是不是容易多了。 我们用这个办法完整的唱一遍。20xx春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及计划
相关推荐
3、2,所以 或 53答案: 或 3 536曲线 y 与曲线 y| 0( aR)的交点有_个1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如图所示:答案:2三、解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7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过点 P(0,3)的直线 l 与 x 轴平行,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y|3.(2)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为 r 的圆的方程是 y )方程( x y1) 0 表示的曲线是圆或直线4(4)点
2、m1 时, f(x) x(xR) 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A 对,B、C、D 错故选 列 4个命题: x(0 , ), x;12 13 x(0,), xx;(12) 12 x , x 12) (13)所以 除 A、B;对于命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y 2)y知在(0,)上,函数 y 12)y以 除 命题 p: xR, 4x a2 是真命题,则实数 )A a3 或 a2 B
2、,腰为 2 的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不是菱形”来说明故选 列语句中假命题的个数是()3 是 15 的约数;15 能被 5 整除吗。 x|x 是正方形是 x|x 是平行四边形的子集吗。 3 小于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9 的平方根是 3 或3;2 不是质数;2 既是自然数,也是偶数A2 B3C4 D5解析:是假命题,不是命题,是真命题答案: 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
2、A、 B 两点, O 为坐标 面积为_解析:椭圆的右焦点为 F(1,0), y2 x( B(由 3 x0, x0 或 x ,53 A(0,2), B ,(53, 43) S | 1 2 (2 43) 53答案:536若倾斜角为 的直线交椭圆 于 A, B 两点,则线段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4 析:设中点坐标为( x, y),直线方程为 y x b,代入椭圆方程得5 ( )0,则 x 4y 0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五、教学措施 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课前三分钟做好准备,课堂上以教师的口令、手势、琴声为指挥,做好音乐课堂常规训练等等。 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
2、下列向量中与 相等的向量是() A a b c B. a b 2 12 12C. a b c D a b 2 12 12解析: ( ) 12 c ( a b) a b 2 12答案: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5已知正方形 边长为 1, a, b, c,则| a b c|等于_ 解析:| a b c| |2 |2 2答案:2 a, b, c,则 _.(用 a, b, c 表示)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