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选修1-1同步练习 2.3抛物线习题精选(含答案)内容摘要:
3、,则 大小()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不能确定13抛物线 关于直线 对称的曲线的顶点坐标是()A( 0,0)B( 2,2)C(2,2)D(2,0)14已知抛物线 ( )上有一点 ,它到焦点 的距离为 5,则 的面积( 为原点)为()A1B C2D 15记定 点 与抛物线 上的点 之间的距离为 , 到此抛物线准线 的距离为 ,则当 取最小值时 点的坐标为()A(0,0)B C(2,2)D 16方程 表示()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圆17在 上有一点 ,它到 的距离与它到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 的坐标为()A(2,8)B(2,8)C(2,8)D(2,8)18设 为 过焦点的弦,则以 为直 6、线 上一点 到焦点的距离为 3,则点 的纵坐标为_15已知抛物线 ( ),它的 顶点在直线上,则 的值为_16过抛物线 的焦点作一条倾斜角为 的弦,若弦长不超过 8,则 的范围是_17已知抛物线 与椭圆 有四个交点,这四个交点共圆,则该圆的方程为_ 18抛物线 的焦点为 ,准线 交 轴于 ,过抛物线上一点作 于 ,则梯形 的面积为_19探照灯的反射镜的纵断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安装灯源的位置在抛物线的焦点 处,如果 到灯口平面的距离恰好等于灯口的半径,已知灯口的半径为 30么灯深为_三、解答题1知抛物线 截直线 所得的弦长 ,试在 轴上求一点 ,使 的面积为 392若 的焦点弦长为 5,求焦点弦 7、所在直线方程3已知 是以原点 为直角顶点的抛物线 ( )的内接直角三角形,求 面积的最小值4若 , 为抛物线 的焦点,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求 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的 的坐标5一抛物线拱桥跨度为 52 米,拱顶离水面 ,一竹排上一宽 4 米,高 6 米的大木箱,问能否安全通过6抛物线以 轴为准线,且过点 ,( )求证不论点 的位置如何变化,抛物线顶点的轨迹是椭圆,且离心率为定值7已知抛物线 ( )的焦点为 ,以 为圆心,为半径,在 轴上方画半圆,设抛物线与半圆交于不同的两点 、 , 为线段 的中点求 的值;是否存在这样的 ,使、 、 成 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求抛。人教A版选修1-1同步练习 2.3抛物线习题精选(含答案)
相关推荐
3、说法正确的是A. 若 0存在,则曲线 点( 0, 没有切线B. 若曲线 y在点( 0,)处有切线,则 0必存在C. 若 0存 在,则曲线 0处的切线斜率不存在D. 若曲线 0,)处没有切线,则 0可能存在9. 已知曲线 C: 3x。 (1)求曲线 C 上横坐标为 1 的点处的切线方程(2)第(1)小题中的切线与曲线 C 是否还有其他的公共点。 【互运探究】学科内综合10. 设 b,
条。 在此基础上,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线。 紧接着,学生思考,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 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 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运用 “启发 ——引导法 ”,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进行加工设计、制作装饰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 教学 重点 :设计出一个有趣的脸部造型。 教学 难点 :做一个漂亮而结实的底座。 教学准备:(教具):范作若干(唐僧师徒) 人教版有趣的造型 (学具):蛋壳(乒乓球)、彩纸、卡纸、剪刀、胶水 (双面胶)、废旧材料(彩带、 树叶、 毛线 „„ ) 三、 教法与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
,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发型、五官、脸型„„) 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 (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演一演:请 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
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 ”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 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反思: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 —— 尝试做鱼 —— 鱼竿创新 —— 钓鱼竞赛”教学流程。 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 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
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汇报: 最喜欢哪种动物。 为什么。 你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了解不同美术作品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 师: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 你喜欢吗。 为什么。 三、思考、探索、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