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摘要:

是好了他人吗。 罢了,罢了,我还不如省省力气,生产的粮食够吃就可以。 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思多种粮食呀。 另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 ( 1)进步性 —— 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 《 天朝田亩制度 》 的颁布 时间:定都天京以后( 1853年) 内容: 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 2)空想性 :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 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 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 3)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 评价: 内容 土地分配 产品分配 方法: 原则: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原则: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天下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 评价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革命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空想性) 追求小农经济的目标 (落后性) 目的: “四有二无 ” 的理想社会 《 天朝田亩制度 》 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最终导致 三、天国悲剧 天京变乱 ( 1)原因: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 玉 玺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思考: 你认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 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 (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 3)其根本由于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三、天国悲剧 天京变乱 ——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1)原因: 三、天国悲剧 天京变乱 ——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1)原因: 洪 杨 韦 石 ① 逼 ② 杀 ④ 杀 ③ 责 ⑤ 疑 ⑥ 走 ⑦ 灭 ( 2)过程: 三、天国悲剧 天京变乱 ——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1)原因: ( 2)过程: ( 3)影响: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造成天国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三、天国悲剧 天京变乱 ——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1)原因: ( 2)过程: ( 3)影响: 重建领导核心: 韦昌辉 杨秀清 天王 石达开 天京变乱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天国 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国中无人, 朝中无将。 洪仁玕 陈玉成 李秀成 三、天国悲剧 天京变乱 ——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1)原因: ( 2)过程: ( 3)影响: 重建领导核心: 颁布 《 资政新篇 》 ( 1859年,洪仁玕) 洪仁玕( 1822— 1864),广东花县官禄村人,洪秀全的族弟,任村塾教师。 他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之一。 金田起义的时候,他正在广东清远县教书,为躲避清政府的缉捕,他两度避居香港。 1859年到达天京。 洪秀全封他为干王,晋位军师,总理政事。 他长时间留居香港和上海,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接触较多,到天京不久就向洪秀全提出“以资国政”的政纲 ──《 资政新篇 》 ,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1861年,他兼理太平天国的外交事务。 11月,他在南昌从容就义。 洪仁玕在绝命诗中写道:“天国祚虽斩,光复待他年”,表达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三、天国悲剧 天京变乱 ——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1)原因: ( 2)过程: ( 3)影响: 重建领导核心: 颁布 《 资政新篇 》 ( 1859年,洪仁玕) ( 1)主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