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选修1专题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内容摘要:

问题是:我们需要乌托邦吗。 • 如今在日常言谈中使用“乌托邦”这个词的时候,经常带上不屑的味道,乌托邦式的幻想已经日暮穷途,可以休矣。 • 每一个理想社会的方案都是创造未来的一种尝试,应该区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 乌托邦主义其实也常常成了社会进步的先声。 • 波普尔的疑问:极权主义难道不正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所固有的吗。 • 俄国思想家尼古拉斯:形形色色的乌托邦在 20世纪大行其道,苦涩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摆脱乌托邦。 问题是:我们需要乌托邦吗。 • 乌托邦的梦想无论是否遭到现实考验而举步维艰,还是因为纯属空想而格外令人着迷,它看来毕竟还是人类历史的一种驱动力,是推动人类前进的一种希望。 • 世界上如果没有一点乌托邦气息,那就像患上了幽闭恐怖症而叫人喘不上气,这样的世界会在停滞中完蛋,比发疯更糟。 • 如果没有这样那样的乌托邦提供机会,现实是黯淡而停滞的,没有乌托邦就会是一种文化迅速退回到过去。 现实之所以生气蓬勃,就是因为它处在过去与未来的张力之中。 二、 18世纪的直接共产主义理论 • 马布利 (17091785) • 摩莱里 (17201780) •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特征 马布利 ( 1)生平 • 马布利( 1709- 1785)出生于贵族家庭,毕业于里昂耶稣会学院,曾任神甫,不久辞职回到家乡,潜心研究古代历史和哲学。 马布利为人耿直,有主见,不慕高官和名位,曾拒绝为太子讲授政治学和接受院士的名衔。 他的为人和思想,在 18世纪都享有盛名。 马布利 ( 2)著作 • 1758年 《 论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 • 1768年 《 向哲学家经济学家提出的对政治社会天然固有的秩序的疑问 》 • 1776年 《 论法律或法律的原则 》 • 1792年 《 马布利选集 》 15卷本在里昂出版 马布利 ( 3) 思想 • 私有制成为人类一切不幸的根源 • 人人一律平等,没有贫富,人人都是兄弟,普遍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事业,承认任何东西不得据为己有为根本法律。 • 需求越小,幸福越多。 摩莱里 ( 1)生平 • 摩莱里( 1720- 1780),出生在维迪 伊朗士的地方,是一个官吏的儿子,从事家庭教师职业;其社会主义理论活动主要是在 17431755年间。 在这期间,他发表了很多关于社会、政治、法律、哲学、教育、文学和美学方面的记著。 • 1753年,他的长篇叙事诗 《 巴齐里阿达 》 出版,描写出一个以共产主义和自由恋爱为基础的幸福社会。 这部诗出版后,受到当时法国 《 新杂谈 》 和 《 公正文库 》两家杂志的攻击。 为回击论敌,摩莱里立即写了 《 自然法典 》 一书,以匿名发表于 1775年。 摩莱里 ( 2) 思想 • 公有制 • 每个公民 都有劳动权、工作权、生活保障权 • 每个公民都有各尽所能的义务 • 实行人人参加劳动 • 实行平均主义的按需分配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 • 以理性作为批判剥削制度、论证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来规定未来的理想社会 • 对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途径作了有益的探索 • 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三、 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 圣西门 (17601825) • 傅立叶 (17721837) • 欧 文 (17711858) •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圣西门 ( 1)生平 • 昂利 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于 1760年 10月 1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 圣西门家族相传是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后裔,具有显赫的社会地位。 • 圣西门的父亲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头脑开明的伯爵。 幼年时代的圣西门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老师大都是秉性正直、知识渊博的学者。 他们不仅给圣西门以学问,而且也养成他特立独行、傲视权贵的磊落性格。 • 13岁那年,父亲为圣西门请来了大名鼎鼎的启蒙思想家、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 —— 达兰贝尔做他的老师。 朝夕相处的日子一久,这一老一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忘年交。 从这位恩师身上,圣西门接受到了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熏陶。 圣西门后来还专程登门拜访大思想家卢梭,想投到他的门下,但未能获准。 尽管如此,卢梭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他,并非常耐心地与之进行了长时间交谈,对他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使圣西门受益匪浅。 • 仰赖这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优越条件, 15岁的圣西门便已经成长为一位知识广博、有远大抱负的少年 圣西门 ( 1)生平 • 1777年初,按照法国贵族的古老传统,圣西门被送去参军。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热血沸腾的圣西门响应法国政府的号召,参加了支持起义人民的远征军,于 1779年渡过大西洋,赴北美大陆参战。 在整个战争期间,圣西门一共参加了五次战役。 由于作战勇猛,功勋出众,他被华盛顿亲自授予最高的奖赏 —— 辛辛那提勋章。 • 1783年,圣西门回国,晋升为上校军衔。 由于不能忍受军队刻板、单调的生活,他不久便选择了退役,并到西班牙去推行他的“改进人类文明”的计划。 •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当封建贵族纷纷外逃的时候,圣西门却从国外匆匆赶回,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洪流当中。 在自己的家乡,圣西门到处宣讲自由平等思想,并主动宣布放弃尊贵的伯爵头衔。 • 但当革命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暴力色彩后,信奉和平改造社会的圣西门逐渐淡出。 凭借土地投机所赚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