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2内容摘要:
问题 :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后,为巩固其统治,拿破仑三世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 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用高压和怀柔政策,稳定了法国的局势,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帝国初期,拿破仑三世实行个人专权,封闭共和派俱乐部,解散工人组织,查禁进步报刊,利用天主教会加强控制学校等,引起人民不满。 帝国后期开始实行改革,逐渐向自由主义政策演变,以求缓和国内矛盾。 拿破仑三世骑马像 ② 经济上,采取一系列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 创办银行,发展工商业, 兴办大型公共工程。 其结果,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金融资本的发展尤为突出,巴黎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之一。 问题 :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后,为巩固其统治,拿破仑三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 1870年 7 月 19日法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色当战役法军战败, 9月2日拿破仑三世投降。 9月 4日巴黎发生革命,宣布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拿破仑神话”就此破灭。 一、 光荣的三日 二、从狂欢到血泊 三、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四、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问题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怎样的耻辱和血污的洗礼。 “耻辱”和“血污”分别是指什么。 “耻辱”是指对外战争失利,国防政府接受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 “血污”是指 1871年工人阶级建立的革命政权--巴黎公社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 问题 : 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何时。 确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标志着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主要得益于君主派的内讧。 材料分析: 直到 1877年,君主派依然不甘心,对共和派进行反扑,共和派遭到重大打击。 君主派的一家报纸得意地叫嚣: “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 ”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结果如何。 体现了帝制与共和制斗争的激烈,共和制的确立经理了艰难的历程。 结果经过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共和制得以巩固。 五 .共和制 的最终确立 : 1870年 普法战争包围 → 94革命 : (1)耻辱 —— 1871年战争失利: 割阿尔萨斯、洛林,赔款 50亿法郎。 (2)血污 —— 镇压巴黎公社 : 君主派内讧 → 1875年宪法 通过 (标志确立) → 1877年共和派议会选举获胜 1875年宪法: 即 “ 法兰西第三共。岳麓版历史选修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2
相关推荐
„„ 为了 (防止德国报复 )这些理由 , 所以我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统治下割给别国。 ” • ——《 国际关系史 》 • 材料二 克里孟梭复文: “ 假使必须对德国表示宽容 , 那么应该给它在海军和殖民地上得到满足 , 并让它扩大商业势力范围。 ”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 劳合 乔治主要反对什么。 他的理由是什么。 • (2)劳合 乔治表示反对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神 》 一书,以 《 法意 》 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 论法的精神 》 中译本书影 一切莫不有法:神有其法,物有其法,禽兽有其法,人有其法,至上智慧亦有其法。 ——孟德斯鸠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 … 说也奇怪,就是品德本身也是需要界限的。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像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被千刀万剐 , 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 •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 , 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1933年 4月 , 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 , 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 “ 如果我是比利时人 , 在目前的形势下 , 我不会拒绝服兵役。 我将愉快去参军。 我相信 , 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 ,
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 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 ————《 独立宣言 》 马克思为什么称 《 独立宣言 》 是 “ 第一部人权宣言 ”。 请谈谈你的看法。 谈 谈 感 想 马克思说:美国是 “ 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和最先推动了 18世纪的欧洲革命的地方 ” ;是 “ 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 ”。 萨拉托加大捷 约克镇战役
——— 路易十四 思考:从这段话来看,路易十四是一位怎样的 君主。 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独揽的呢。 9 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 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 C、扩充常备军 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 凡尔赛宫 风景如画、巧夺天工 的背后隐藏着路易十 四的帝王用心 10 ( 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 ————
世;路易十四;伊凡四世;彼得一世等 评价 ( 1)进步性: “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思想,都主张实行君主制,都为君主制辩护;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这都符合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 2)局限性:这些学说都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日益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桎梏,时代呼唤“主权在民”。 “君权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