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王权与教权3内容摘要:
七世的敕令导致“ 卡诺莎觐见 ” ; 1302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表更强硬的通谕却导致 “ 阿维尼翁之囚 ”。 为什么同一主题的两个文件引起两种绝然不同的结果。 这反映出西欧教权与王权力量的消长呈现什么趋势。 从 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迫切需要消除封建割据,加强王权 十字军运动的失败,教会内部腐败等问题的层出不穷,使其倡导者天主教会威望大降 公元 13世纪末期以后,教权逐渐衰落,王权加强的背景 11世纪末,在罗马教廷的倡导下,西欧教俗封建主以及部分大商人组成联军,以向进犯“ 圣地 ” 伊斯兰教教徒展开 “ 圣战 ” 的名义,对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了持续近 200年的侵略性军事远征。 由于远征部队每个成员在衣服上饰有基督教的十字标识,故名十字军 第一阶段 (公元 5至 11世纪) 王权与教权相互利用时期 王权与教权对抗 教权极盛时期 第三阶段 (公元 13世纪末叶后) 王权加强 教权衰退期 教权干涉王权, 王权控制教权。 第二阶段 (公元 11~ 13世纪) 王权和教权之争几乎贯穿了西欧中世纪的整个中后期,那么这种争斗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如何看待王权与教权争斗的历史影响。 王教斗争其实是西欧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围绕 权力和财富 的争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实质 教权的极盛,封建神学控制一切,西欧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王教之争,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进程,导致了欧洲政治局势的动荡 教皇的地位消失,王权的加强,民族意识的萌动,是西欧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历史影响 1.西欧中世纪早期的王权与教权关系,主要体现在 ①王权接近罗马教廷,想借教皇获得合法神圣的外衣 ②教廷则欲借助王权提供的武力来应付敌手。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王权与教权3
相关推荐
page 2) ( ) 1. a landmark in Paris ( ) 2. an art gallery in Florence ( ) 3. a church in Barcelona ( ) 4.. a building in Athens. Eiffel Tower B. The Parthenon C. The Uffizi Palace . D. The Sagrada
归纳拓展 】 as a result 结果 , 因而 result in = lead to 导致 , 产生 result from 起因于 „„ , 由 „„ 产生 *The accident resulted in ten deaths. 这次事故造成 10人死亡。 *His illness resulted from bad food. 他的病是由于吃了变质的食物所致。 【 思维延伸 】
doctor was brought ___to advise the pany. 请来了一名博士当公司的顾问。 in about 3. He thought that the key to feeding people was to have more rice and to produce it more quickly. 他认为,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关键在于拥有更多的稻米
1、第 4单元 表内乘法(一)1 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 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3. 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情景导入 1游乐场。 探索新知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3 3 3 3 3=15333 33一共有 5个 3。 探索新知6 6 6 6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6 6 6 6=24( )个 64探索新知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2 2 2 2 2 2 2=14( )个(
,英、法等国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 加强。 b)表现 : 1309年在 腓力四世 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 廷移至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 国王的人质 ,史称 “ 阿维尼翁之囚 ”。 1377年,教廷 虽然迁回罗马,但天主教会又出现了 三个教皇鼎立 的分裂局面。 c)影响: 教权急剧衰落。 各地教会基本上都依附于世俗政权。 11世纪末,在罗马教廷的倡导下,西欧教俗封
觐见 1073年,修士希尔得布兰德当选为教皇,即格里高利七世,由此开始了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之间的分庭抗礼 亨利四世 格里高利七世 11世纪教权王权之争中,亨利四世(左)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绘画) 1077年 1月前往意大利卡诺莎城堡觐见教皇以求宽恕,这就是历史上的 “ 卡诺莎觐见 ” ,外国文学作品中,常把 “ 卡诺莎觐见 ” 作为忍气吞声,屈膝投降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