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的反映热中的概念辨析栏目链接1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异同 (见下表 )。 温馨提示(1)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都是指化学反应 (即化学变化 )而不仅仅是放出或吸收热量。 如浓 即放热 (吸热 )过程与放热 (吸热 )反应的实质是不一样的。 (2)物质三态的变化是放 (或吸 )热的过程。 如图所示为物质的气 、 液 、 固三态的变化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关系。 2 中和热。 概念:在稀溶液中 ,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1)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 , 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 , 都约是 57.3 kJ1。 H ( (=l) H 2、 57.3 kJ1。 (2)对于强酸和弱碱 (或弱酸和强碱 )的稀溶液反应 ,中和热一般低于 57.3 kJ1, 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 是 吸 热 的。 如: (=( l) H a kJ(其中 a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 和 中和生成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 (如生成不溶性物质或难电离的其他物质等 ), 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热内。 3 燃烧热。 概念: 25 、 101 1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为 kJ1。 温馨提示(1)燃烧热是反应热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 (2)25 、 101 1 (3)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例 1 CO(g)与 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 有关两 3、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CO(g)和 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g)和 H2(g)具有的总能量C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D 1 O2(g)和 1 2(g)反应生成 1 O(g)和 1 2O(g)要放出 41 由能量变化可知 , 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 反应为放热反应 , 但并不是不需要加热;当 1 O2(g)和 12(g)反应生成1 O(g)和 1 2O(g)时 , 要吸收 41 答案: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 其逆过程为吸热反应 , 与反应条件无必然的联系。 变式训练1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 , 其能量变化符合右图的是 (A) 4、A 由 2灼热的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C H)28碳酸钙的分解解析: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 故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H)28 碳酸钙高温分解都是吸热反应 , 故 B、 C、 知识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栏目链接1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第二步依据题目信息注明物质状态;第三步计算焓变数值;第四步确定焓变的符号(即正负号 );最后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反应的焓变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因此必须在方程式中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后面必须用括号 5、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s、 l、 g), 不用标 “ ” 或 “ ” ,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 “ 示。 (2)焓变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 , 所以书写时必须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298 K、 101 可不注明 )。 (3)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 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 (4)1或 kJ1, 表示正向反应的焓变。 若 ” , 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若 ” ,则表示反应为吸热反应。 (5)由于 所以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 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加倍 , 则 反应逆向进行 , 则 但绝对值不变。 温馨提示比较反应热 注意 即要带 “ ”“ ” 号比较 , 但比较反 6、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多少时要去掉 “ ”“ ” 号。 例 2 已知在 25 、 101 1 g 2O(l)时放出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l) O2(g)=8g) 9g)H kJ1B l) O2(g)=8g) 9l)H 5 518 kJ1C l) O2(g)=8g) 9l)H 5 518 kJ1D l) O2(g)=8g) 9l)H kJ1解析: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应注意以下几点: 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 2 标明吸热还是放热 , H 0时为吸热 , H 0时为放热 , 本题放热 H 0, 故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对应 ,显然 答案: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 7、 “ 四看 ” :“ 一看 ” 化学原理是否正确;“ 二看 ” 状态是否标明;“ 三看 ” 反应热符号及单位是否正确;“ 四看 ” 反应热数值是否与系数和状态相对应。 变式训练2 已知充分燃烧 a 并放出热量 b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A 2g) 5O2(g)=4g) 2l) H 4b kJ/g) 5O2(g)=2g) l) H 2b kJ/2g) 5O2(g)=4g) 2l) H 2b kJ/2g) 5O2(g)=4g) 2l) H b kJ/乙炔燃烧是放热反应 , H 0, 故排除 B、 因反应生成 1 放出热量为 b 则生成 4 b 故 知识点三 反应焓变的计算栏目链接 8、1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焓变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如:2H2(g) O2(g)= 2l) 571.6 kJ1,生成 2 2O(l), H 571.6 kJ1;生成 12O(l), H 285.8 kJ1。 2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焓计算:H H(反应产物 ) H(反应物 )。 3 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4 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 5 根据比热公式求算:Q cmt。 例 3 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 , 键能是指拆开 1 如 H 36 kJ/H 31 kJ/47 k 9、J/ )A 431 179 89.5 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在反应 s燃 (点燃 )2 断裂 1 1 l 36 247 683 生成 2 共形成 2 放出的能量为: 2 431 862 吸收的能量少 , 放出的能量多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放出的热量为: 863 672 179 所以 9.5 故选 C。 答案: C变式训练3 据下面的信息 , 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A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B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 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1 2(g)与 0.5 2(g)反应生成 1 2O(l),释放能量 245 2 2(g)与 1 2(g)反应生 10、成 2 2O(g),释放能量 490 依据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436 249 930 245 以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O2(g)=g) H 245 kJ/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放出能量 , 故 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 , 根据能量守恒 , 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故 1 2(g)与 0.5 2(g)反应生成 1 2O(g), 释放能量 245 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 所以 1 2(g)与 0.5 2(g)反应生成 1 2O(l), 释放能量大于 245 故 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g) H245 kJ/可知同乘以 2得到 2H2(g) O2(g)=2g)H 490 kJ/故 例 4 发射卫星时可用肼 (燃料 , 用二氧化氮为氧化剂 , 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N2(g) 2O2(g)= 2g)67.7 kJ1g) O2(g)= N2(g) 2g) 534 kJ1试计算 1 写出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 解析: 由题意可知 , N2(g) 2O2(g)= 2g) 7.7 kJ 1 , g) O2(g)= N2(g) 2g) 534 kJ1 , 根据盖斯定律 , 令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