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1)内容摘要:

2 走进食品加工厂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访问、讨论、交流,了解方便面的加工过程,懂得日常生活与工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体会人们工作的辛苦,知道珍惜探们的劳动成果就是对他们的尊重。 3.体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培养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说明】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 10 条内容标准“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与生产劳动的情况”和“走进世界”第 5 条内容标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走进食品加工厂》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学习主题,包含“参观食品加工厂”和“生活离不开工业”两个主题活动。 在上一个学习主题《粒粒皆辛苦》中,学生以常见的农产 品为探究对象,了解了农民辛苦的劳动,透过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食品,对各行各业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也感受到了每一种农产品都包含着很多人的辛苦劳动,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本学习主题从农业转向了工业,在生活中,工业和农业紧密相连。 方便面的生产既需要农民种植的粮食也需要工人的加工、包装及运输和销售。 我们的生活既离不开农业,也离不 开工业。 这两个学习主题的教材编写思路基本相同,教学组织方式也基本一致。 1.参观食品加工厂 参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观察是感受的基础。 感受 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 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就要让学生去感知世界的真实情况。 所以说,只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生才能清楚一包方便面经过了多少道工序,经过了多少人的劳动,才能体会到工人劳动的辛苦。 教材是按照“参观前的准备――参观方便面加工厂――讨论交流――谈收获和感受”的思路编写的。 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的活动有: 活动一:参观前的准备 参观前要制定详细的参观计划,教师要做好参观前的联系工作,确定好参观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还要组织学生准备好参观所需要的物品,引 导学生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参观,明确要了解的问题,制定好参观计划。 活动二:参观食品加工厂 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参观一处食品加工厂或者其他工厂。 教师要事先和厂方负责人联系好,争取他们的支持,让厂方明确介绍的重点,按照生产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参观。 在参观的过程中,在厂方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人的劳动。 活动三:讨论交流 第一阶段:参观的收获。 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参观的收获,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大。 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感受。 第二阶段:还需要 哪些人的劳动。 我们亲自感受到了工厂里工人们辛苦的劳动,在方便面的加工、生产和流通等领域,还有哪些人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请大家仔细想一想。 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四:我的收获和感受 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 2.生活离不开工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工业,都与各行各业工人的辛勤劳动联系在一起。 教材是按照“假如没有工业生产――各行各业的工业与生活――关注家乡的工业生产”的思路设计的。 教学过程是可以设计的活动有: 活动一:假如没有工业生产 “假如没有工业生产,我们的生活将会 怎样。 ”看到这个问题,我们不由得会想到原始社会的生活,食物没有加工,兽皮披在身上,而学生不会有这样的认识。 我们要通过播放图片或音像资料,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 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资料、图片,了解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活动二:古今对比 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好。 好在哪里。 活动三:寻根求源 第一阶段,分组探究:时尚的衣服、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建筑等都来自哪里。 第二阶段:还有哪些工业劳动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系。 第三阶段:假如没有这些工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活动四:了解家乡的工业生产 第一阶段:说说家 乡有哪些工业,主要生产什么。 第二阶段:这些工业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关系。 第三阶段:为家乡工业生产献计献策。 【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参观活动。 在学生生活的周围,不一定有类似的方便面加工厂。 另外,限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当前的学校安全教委问题,对于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教师也常感到无可奈何。 对此,教师要注意灵活安排。 参观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工业生产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分工合作、辛苦劳动。 没有方便面加工厂,我们可以参观馒头加工厂、面条加工厂。 教师不方便带领学生参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 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 作。 2.在组织学生参观的过程中,要尽量在工作人员的指导、配合下,组织学生体验工人的劳动。 3.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特别是在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要从让学生了解到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状况,今昔对比,学生才能感受到工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假如生活中没有工业生产,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在想象中体会工业与生活的关系,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工业发展,了解工业发展与家乡的关系,为家乡的工业发展出谋划策,增强学生参与 社会的意识和责任心。 【活动案例】 第一课时 参观食品加工厂 活动目标 1.学习通过实地参观、访问,了解方便面的加工及流通过程,懂得日常生活与工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2.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并尝试合理而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3.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体会人们工作的辛苦,体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5.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拟定一 个活动计划,每人准备一个参观时最感兴趣的问题。 准备参观需要的物品。 教师准备:联系好参观单位,争取厂区领导的支持,了解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活动过程 活动一:参观准备 (一)引出探究话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方便面吗。 看来,方便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食品。 关于方便面你们知道哪些。 还想知道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制定参观计划 1.教师谈话:我们准备去食品加工厂参观,通过参观了解这些问题。 大家说,参观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 1) 做好参观前的联系工作,确定好参观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2)大家要准备好参观所需要的物品;( 3)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明确参观内容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5)制定参观计划。 4.分组制定参观计划,准备参观所需要的物品。 5.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活动二:参观体验 根据学校的实际灵活机动地安排。 活动三:汇报交流 (一)回顾参观活动 1.教师谈话: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了方便面加工厂,看到了方便面的整个生产过程,同学们的收获肯定很大。 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了吗。 说说你的收获吧。 2.学生谈参观的收获。 教师随机提问:( 1)我们看到很多工人在车间内工作,如果缺少了一个,会怎么样呢。 ( 2)在车间内我看到都是机械生产,我认为工人们的工作不是很辛苦,大家的感受如何。 3.通过参观、交流,我们知道了一包方便面的生产是需要很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看似简单的劳动,其实是非常辛苦的。 机械一刻不停的转动,就需要每个人一丝不苟地工作。 (二)扩展认识 1.教师引导:我们都看到了方便面的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方便面,就是我们吃到的方便面吗。 我们要吃到这些方便面,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教 师总结:方便面出厂后还需要包装设计和广告宣传,还要有运输工人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还离不开商店销售人员的劳动。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5.学生谈感想。 活动四:记录收获 教师总结:参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参观的过程中,你感觉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在今后的参观学习中应该怎样做。 了解了方便面的来历,你想到了什么。 想说什么。 赶紧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吧。 第二课时 生活离不开工业 活动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了解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树立崇 尚科学的观念。 3.尊重并感谢生活中的工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家乡的工业发展状况,为家乡工业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社区的工业生产状况。 了解有哪些工厂,分别生产什么。 2.搜集原始人群生活状况的资料或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现代工业生产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引出探究话题 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状况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我想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把自己的资料和收获展示给大家。 2.学生自由 交流。 3.教师引导:听了大家的介绍,你认为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对比我们今天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寻根求源 1.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生活中有哪些工业用品呢。 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自由发言。 5.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工业品进行分类整理。 6.说说工业生产与生活的关系。 7.教师总结:时尚的衣服、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建筑、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医药等都来自 工业生产,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丰富,生活越来越美好。 这单单是工人劳动的结果吗。 活动三:科技推动工业发展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科学技术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没有科技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 工业发展在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 对此,大家了解到哪些。 3.学生交流。 4.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5.学生自由发言。 6.教师总结:还是依靠科学技术,看来,科技发展不但与农业发展又关系,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更密切。 活动四:关注家乡的工业 1.说说家 乡的主要工业生产,说说这些工业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关系。 2.为家乡工业生产出谋划策。 3 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学习整理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 3.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为号召全民节约而努力。 4.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说明】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的家乡(社区)”第 4条内容标准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 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珍惜劳动成果》是本单元的第三个学习主题,包含“浪费现象调查”和“节约从我做起”两个活动。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学校餐厅、周围饭店、食堂等生 活场所存在的浪费现象,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心灵的震撼。 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就是珍惜工农业劳动成果,就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提升学生的认识,强化勤俭节约的意识。 1.浪费现象调查 “浪费现象调查”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消费场所入手,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并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资料来说明问题。 教材是 按照“怎样进行调查活动――社会调查――资料分析”的思路编写的。 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的活动有: 活动一:说说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教材呈现了四幅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图片,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这些图片,从学习用品、吃饭穿衣等方面,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活动二:调查了解 ( 1)阅读调查活动指南,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 ( 2)确定调查地点、时间,制定调查活动方案。 ( 3)争取调查单位的支持。 ( 4)准备调查所需的物品。 ( 5)分工合作,实施调查活动。 ( 6)整理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活动三:交流讨论 展示调查结果,互相交流。 讨论、分析浪费现象存在的原因。 活动四:自我反思 想一想自己的浪费行为、家人的浪费行为,该怎样改正。 2.节约从我做起 节约粮食就是拯救耕地;节约粮食就是爱护环境;节约粮食就是珍爱资源。 教材引导学生从节约每一粒粮食的小事做起,认识到厉行节约的重要性,号召大家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勤俭节约。 教材是按照“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粮――节约的粮食能做什么 —— 说说应该倡导的节约行为 —— 写倡议书”的思路设计的。 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的活动有: 活动一:小计算 教材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