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美苏冷战的开始1内容摘要:

美苏的冷战 (第 11课) 冷战的强化 ——美苏争霸 (第 10课) ( 1)过程及特点 (三个显著阶段特征) 20世纪 50年代到 60年代, 美国 凭借 优势 力量推行 对苏遏制 政策,打压苏联,使 苏联的 ‚ 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 的设想无法实现;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 危机均以 苏联的退让 而告终; 70年代,军事上上升的 苏联向美国 霸权发起全面 挑战 ,苏联的势力范围 扩张 到 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美国 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 战略收缩 80年代, 美国 里根政府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提出 ‚ 星球大战计划 ‛ , 进一步 强化军备竞赛。 同时, 苏联 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始沉重,转而 全面 收缩 ( 两国关系实质性转折,从根本上改变了美苏间的战略平衡,动摇了构成 战后世界格局基础的两极格局) ( 2)影响: 两大阵营的结构性变动( 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朝美欧日三足鼎立态势发展 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既削弱了美、苏两国的对内控制力,也直接影响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进程, 并促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的转型。 持续 40年之久的冷战终于走向尽头 新课导读 1、 美苏争霸的进程如何。 期间发生过哪些重大的事件。 美苏争霸的影响如何。 柏林墙修建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结果如何。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高潮、美苏冷战加剧的标志物是什么。 ( 1) 20世纪 50年代到 60年代: : : 这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发生在 1961年 8月 12日夜里,午夜过后,一堵将东西方分隔长达 28年的墙建了起来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1962年 10月 22日 古巴导弹危机 u2高空侦察机拍摄出的古巴一个装备就绪的 导弹基地。 1962年 11月,美国军舰(下)视察离开古巴的苏联货船 肯尼迪 赫鲁晓夫 美苏冷战。 美苏争霸 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反映当时怎样的政治格局。 优势在哪一方。 漫画说明美苏 ‚ 冷战 ‛的实质是什么。 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 站在被击毁的苏军坦克上的阿富汗游击队员,他们当时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 电磁轨道炮发射粒子束摧毁弹道导弹 里根 戈尔巴乔夫 “星球大战”计划 激光发射器工作示意图 电磁轨道炮发射粒子束摧毁弹道导弹 美苏争霸的过程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苏联领导人 美国领导人 重大事件 第二次柏林危机 争霸特点 实力对比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赫鲁晓夫 肯尼迪 古巴导弹危机 缓和紧张 优势在美 6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 阿富汗战争 苏攻美守 80年代 戈尔巴乔夫 里根 美转强硬 苏联收缩 二、战后世界的分裂 ——美苏的冷战 (第 11课) 冷战的结束 (第 11课) ①东欧剧变: 20世纪 80年代后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 ‚ 新思维外交 ‛ 方针,大幅度 调整对外政策,单方面裁军,并宣布不干涉东欧各国事务,给东欧提供了摆脱 苏联控制的条件。 1989年, 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国内政权更迭,并相继脱离苏联集团。 这给德国 统一进程创造了条件 ②德国统一: 1989年,民主德国出现了动荡局势,大量国民外逃,柏林墙被推倒,执政党无法 控制局面;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趁势公布关于实现德国统一的 ‚ 十点计划 ‛ ;苏、美 英、法同两个德国商讨有关统一的外部问题,苏联的不干预态度则推动了民主德国 并入联邦德国的进程 1990年 10月 3日 ,德国实现统一 ( 方式: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 ) 德国分裂是雅尔塔体制的结果,德国的统一则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随后 以苏联为中心的经互会、华约组织相继解散 ③苏联解体: 1991年 12月 25日, 苏联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 苏联的解体 标志着 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开始向多极化发展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太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 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 从外部条件来 说,苏联的‚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 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到推动作用。 ‛ ——1991年,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答 《 世界知识 》 杂志 记者提问时的发言 根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