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内容摘要:
高或神圣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质) 示例:仰望就是迷茫徘徊时的精神探求,它使人回到有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消沉苦闷时的心灵震撼,它使人找回生活的希望和目标。 这里的仰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视觉角度的“仰视”,而应该理解为一种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是一种心灵的崇敬和景仰。 仰望使苏轼放弃 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转为对人世生活 的热爱,并在仰望中寄托了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意思对即可)综合拓展 秋色人似画中游 ( 1)老师是把没交作业的人比作漏网之鱼,他是在问还有谁没交作业。 ( 2)还有我没交,我明天交行吗。 我的梨和萝卜一样便宜;我的萝卜和梨的味道一样甜。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一、 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 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 学法引导: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 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四、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 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 作者简介: 李辉, 1956 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 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 1978 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 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 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 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 ——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 —— 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 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 年 4 月 20 日生于日本东京, 1923 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 1927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1927 年 2 月获学士学位,当年 6 月获硕士学位。 1927 年 7 月至 1928 年 2 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 年3 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1928 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946 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72 年 1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 kān) 巍峨( wēi’227。 ) 黯淡(224。 n) 耸立( sǒng) 锈蚀( sh237。 ) 逻辑( lu243。 jī) 轩昂( xuān) 惋惜( wān)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互动 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似之处: 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 貌(境界); 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不同之处:涂元季氏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 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往,作者构思此文时,梁启超已过世 21 年,作者不可能与林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 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 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解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互动 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 于这个世纪”。 明确: 1)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 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另一方面个也是对历史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 2)表达了对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 具体见教参。 互动 3:作者刻画了梁思成的几件事。 具体概括一下。 明确:两件事:梁思成六十年前考察应县古塔;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 互动 4: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 1)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 2)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 3)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 4)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 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 互动 5:作者写完了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的事后,又写了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 明确:作者在写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的不平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 这从反面着笔。 正面的笔墨则是对于梁思成的思想境界的概括。 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是不可再生的。 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 教师讲解:梁思 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其精神境界深邃,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至此作者还不满足,最后又加上一段: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完全是诗的话语,这样文意更隽永。 互动 6:那么你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 互动 7: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 ”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 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 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居的应该是这样。 (七)小结全文: 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 时代子阿保护文化遗产上任存的遗憾。 (八)写作特点 构思巧妙,层层深入。 语言凝练,文采飞扬。 对比手法的运用。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 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象,乃至合理的虚构。 课后反思 : 梁思成 基础助学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勘察( )黯淡( )古刹( )轩昂( ) 二、 给 “塞 ”注上三个不同的读音 ,并给每个读音的字组词。 ① ( ) ② ( ) ③ ( ) 三、根据 课文内容,回忆填空: 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 , , , 都是活 生生的 存在。 当他 ,当。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相关推荐
对国情分析不够 缺乏建设经验 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原因 : 教训 : 一 一 二 探究点: “ 文化大革命 ” :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 辟的危险 : 1966年夏 1966年 5月 16日 “五一六通知” ( 1)红卫兵运动 毁文物 砸校牌 批斗彭德怀 ( 2)批斗“走资派” 批斗刘少奇
概型吗。 为什么。 若是,则求所取两数之一是 2的概率. 【思路探究】 要判断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只需看该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是否为有限个;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同. 【自主解答】 (1)在数轴的 0~ 3之间任取一点,此点可以在 0~ 3之间的任一位置,且在每个位置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具备等可能性.但试验结果有无限多个,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特征 “ 有限性 ” ,因此不属于 古典概型.
1、is my is my is is is 造句 )is my is my is my s dd in to ) ( ) _ _ _ _ _ _ _ _ _ 1b ) 1c ao om in a of my is my is my is a in my 点下面下一页目录上一页点下面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点下面目录上一页 下一页点下面目录上一页 下一页点下面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2a in s .
1、第 2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5 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运用法则正确计算。 2 4 674 9 441. 不计算,说 一 说商是几位数。 你是怎么判断的。 商是三位数 商是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 商是一位数9 9 8 6 2 7494除以 4,除数是一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是 4,与除数相同,所以商是三位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363 51101 2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1、第 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3 . 学会借助直角辨认锐角和钝角。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导入我们认识了直角,你还知道什么角。 数学书上有角吗。 是什么角。 直角情景导入 1我发现每一个三角尺上,除了有一个直角外,剩下的这两个角都是锐角。 我认识锐角。 探索新知比直角大的角是什么角呢。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看红领巾上的这个角就是钝角。 探索新知两人合作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
一个奇怪的问题 ? 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 ,如果选择的物体不同 ,结论一般不一样 .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就不同。 可见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运动是绝对的。 两个运动的物体相对静止 两个运动的物体的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运动 ,他们的位置相对 不变 ,则这两个运动的物体相对静止 思考 :4*100米接力赛中 ,接棒人要怎样才能准确的接住棒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