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历史八下现代文学和美术ppt课件内容摘要:

50年代初是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 1952年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 , 主要情节是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待。 该剧揭示了人类在荒谬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被视为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此外,还写了 长篇小说《马洛伊》 (1951年 )、《马洛纳之死》 (1951年 )和《无名的人》 (1953年 ),其中,《马洛伊》曾被一些评论家称为 20世纪的杰作之一。 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获奖原因主要是 “ 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 ” ,并且他的戏剧 “ 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 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米哈依尔 肖洛霍夫 (1905— 1984), 当代最著名的苏联作家之一 ,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 1905年 5月 24日生于顿河流域克鲁日林村的一个商店职员家庭。 肖洛霍夫出生和长期居住在顿河流域,非常熟悉顿河哥萨克的风俗习惯。 1918年当他在中学读四年级时,因国内战争开始而辍学。 不久,就投身革命。 1920~ 1921年担任卡尔金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并参加了武装征粮队,经常在草原上同国内反革命武装作战。 1923年参加了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小组 “ 青年近卫军 ”。 1926年,发表第一部 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 同年返回故乡,从事专业创作。 肖洛霍夫 的代表作,首推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这部小说从 1926年开始创作。 作家 用了 14年的时间 ,才完成了这部巨著。 小说分四部八卷,以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的命运和他一家人的遭遇为中心,描写了 1912~ 1922年间顿河哥萨克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是一部反映顿河哥萨克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活、探讨哥萨克悲剧命运的长篇史诗。 自作品问世以来,它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文字,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 肖洛霍夫的另一代表作《被开垦的处女地》 (又译《新垦地》 ),共两部,第一部描写顿河地区格列米雅其村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经过,第二部描写了格列米雅其村集体农庄巩固的过程,分别于 1932年、 1959年问世。 1956年和 1957年之交,肖洛霍夫发表了著名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小说描写了一位普通苏联公民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悲剧命运,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生的回味与思考。 这篇小说曾轰动一时,开 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苏联一系列卫国战争题材作品之先河。 1965年,肖洛霍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授奖证书上写道: “ 授予米 亚 肖洛霍夫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藉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 ” 《静静的顿河》 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 1936),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出生于工人家庭,幼年时在教会小学读过几年书,后为谋生做过杂工、发电厂的司炉工。 1919年,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乌克兰,他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第二年,因负重伤退伍,转入铁路工厂任助理技师。 1924年加入共产党,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领导工作。 几年后,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终日卧床。 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病榻上开始了文艺创作。 1930~ 1934年, 用了四年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