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3单元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内容摘要:
资料、购房资料等个人信息,并以此为平台,经营信息咨询服务,从中谋利。 经警方调查取证,人民法院审理,判处张某有期徒刑 1年 6个月。 (1)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2)假如你的亲友因信息遭遇窃取而使利益受损,请你为他提供维权的方法。 (3)请你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支两个妙招。 第 13课时 ┃ 要点探究 [应对策略 ] 本题综合考查维护隐私权的知识。 材料中张某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第 (1)问要先答出这一结论,再根据张某受到法律的制裁答出“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结论。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维权,第 (2)问据此回答,要注意答出具体的维权做法。 第 (3)问要答出在生活实际中保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 第 13课时 ┃ 要点探究 [答案 ] (1)张某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我们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严重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提供相关线索,保留证物等。 (3)示例:①不向陌生人随意提供个人真实信息,如在上聊天、发微博、写日志等时,不要透露真实信息。 ②密码的设置安全度要高。 ③个人身份证、信用卡等不要交给他人使用。 ④到柜员机 (ATM)取钱时,要防止他人偷窥等。 (写出两条,言之有理即可 ) 第 14课时 ┃ 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 14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 受教育权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问题 解读 作用。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第 14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 解读 作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含义。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 14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 解读 义。 所谓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征。 (1)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的。 (2)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包括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 (3)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 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 公益性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 第 14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 解读 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义务。 (我们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履行哪些基本的受教育义务。 ) (1)公民应当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第 14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 解读 (2)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应做到:①按时入学。 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 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4)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之中,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第 14课时 ┃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 1.受教育是我的权利,上不上学是我的自由。 观点片面。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根据 《 义务教育法 》 和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的有关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题中的说法,否定了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因而是错误的。 对于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来说,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 14课时 ┃ 拓展提升 2.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行为。 观点错误。 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所以,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第 14课时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义务教育的特征 例 1 [2020天津 ] 目前,我国已免除了 300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 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 ( ) A.统一性 B.强制性 C.公益性 D.自愿性 C 第 14课时 ┃ 要点探究 [应对策略 ]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特征, A、 B、 C是义务教育三方面的特征, D不是义务教育的特征,可以先将 D排除。 然后再比较 A、 B、 C与题干的关联程度。 A中“统一性”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包括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这不能从材料中体现。 B中“强制性”,指义务教育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这从材料中不能体现; C中的“公益性特征”指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材料中“免除 300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体现了义务教育的这一特征, C正确。 ► 探究点二 履行受教育义务 第 14课时 ┃ 要点探究 例 2 [2020绥化 ] 情景一 初中生丁丁辍学了,第一次班主任前去家访,家长以各种理由搪塞和敷衍,终未能动员丁丁返校。 第二次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又到其家中动员,家长有点不耐烦:“你们又来干什么。 我们孩子上不上学关你们什么事。 ”砰,门关上了 …… 情景二 经过学校和老师等多方面的努力,丁丁终于回学校读书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丁丁迷上了网络游戏,无心读书,上课时经常打瞌睡,作业基本不做,老师批评他,他就顶嘴说:“读书好坏是我的事,你管不着,我没有辍学已经算是尽到受教育的义务了。 ” (1)假如你是丁丁的老师,你会怎样劝说丁丁的家长让其重返校园。 (2)丁丁的表现有哪些是不对的。 (3)假如你是丁丁,你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 14课时 ┃ 要点探究 [应对策略 ] 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方面,本题中的丁丁及家长存在两个认识误区。 一是没有意识到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还是公民的义务,不履行这项义务是违法行为。 二是没有认识到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不仅包括不得中途辍学,而且要包括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走出这两个误区,准确理解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对公民的要求。 第 14课时 ┃ 要点探究 [答案 ] (1)① 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③受教育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应当珍惜。 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⑤不履行受教育义务是违法行为。 ⑥因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学,学校可以协助解决。 ⑦在当代社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接受教育。 (2)① 上课不认真听讲。 ②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③与老师顶嘴,没有做到尊敬老师。 ④没有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 ⑤迷恋网络游戏。 ⑥中途辍学等。 (3)① 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③认真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第 15课时 ┃ 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 15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 财产所有权 继承权 智力成果权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问题 解读 产有哪些。 公民的个人财产。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 注意 】 以下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不受法律保护:①施工时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 ②捡拾到的他人遗失物。 ③采取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 第 15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 解读 的含义。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我国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我国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公民的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第 15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 解读 护财产所有权。 (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2)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第 15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 解读。 什么叫遗产。 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第 15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 解读 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1)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2)法定继承人主要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上述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3)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第 15课时 ┃ 考点聚焦 问题。人教版第3单元中考思想品德复习
相关推荐
约 6000 氢弹爆炸中心 达 5 107 火柴火焰 约 800 10 ℃ 0 10 0 10 10 ℃ - 6℃ 读数是 : 读数是 : 练习: 8℃ 四、温度计的使用 ⑴ 、量程 : (课本 P77) ⑵ 、分度值 : 观察 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的温度范围 . 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3)、零刻线 五、 温度计 常见温度计的种类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分度值各是多少 ?为
步伐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挑战者号爆炸的瞬间 美国的“挑战者”号失事的宇航员 析题 ,就是解析文章的标题 , 它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 辨体,就是辨别文体(小说、诗歌、散文、 戏剧、记叙文、议论文 … ) 演讲词 属于 议论文 的范畴 , 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 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 , 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本文即具备了这一基本特点。 自我发问: ,面对这巨大的灾难,
1、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 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别林斯基 自主预习区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 紧密相连。 四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 紧密相连,与密不可分。 母少年有梦 ,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 四努力,需要立志和 o3合作探究区探究点一,有梦就有希望1998 年
B. 氢弹 C. 核电站 ,从核能到电能 ,下列能量转 换地过程中 ,正确的途径是 ( ) 内能 电能 机械能 内能 电能 内能 机械能 电能 机械能 电能 六 .中考练习(提高):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 12.不加控制的 可以控制的 2.“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核电站在 运行过程中无温室气体排放
组成,而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 学生阅读分析讨论。 1 g镭裂变释放的能量,比 1 g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 60 多万倍。 所以科学家们一 解决问题 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 是
成的。 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平稳地释放核能,就便于和平利用了。 这样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发电的 ,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在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 (4)1kg 的铀 235 全部裂 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 2020t 的优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在水利资源,化石能源缺乏的地区建立核电站可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核电站的优点:环境污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