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内容摘要:
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 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 4.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 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 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第 4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 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 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 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预习①收集一瓶人呼出气体的方法 ②验证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水蒸气含量的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哪些主要区别。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边做实验边完成课本 P1516表 ) 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第 14页) 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 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 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 (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明了什么。 [插 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 说明书了什么。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 结合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 实验确 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达标检测 1.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氮气、水和氧气等 D.氧气 2.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 “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 CO2是否比吸人的空气中的 CO2含量多 ” 的探究实验。 试回答下列 问题: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 是。 (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 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 交换。 4.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 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第三题装置图 (1) (2) 根据 判断 CO2含量不同 (3) 根据 判断 O2含量不同 (4) 根据 判断水含量不同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走 进化学世界》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第 5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 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自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难点: 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 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你能。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相关推荐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学生练习 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溶于水: Na2CO3 AgCl BaCO3 MgSO4 BaSO4 Cu(OH)2 (NH4)2SO4 Ba(OH)2 Mg(OH)2 AgNO3 Na3PO4 3. 盐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 + 盐 → 新盐 + 新金属 反应条件: ; ;。 Fe + CuSO4 = Cu + 2AgNO3 = 2Al + 3CuSO4 = Cu +
2 + Na2CO3 = CaCO3↓ + 2NaOH ,分别是 Na2CO3 和 NaHCO3。 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鉴别,如右上图所示。 步骤一:往大小相同的两个锥形瓶中倒入 30mL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步骤二:用相同的两只气球,分别装入足量的两瓶中的白色粉末,套在步骤一的锥形瓶口上。 步骤三:迅速将气球中的药品倒入锥形瓶中。 请判断该学生的操作能否达到目的
学生闻气体气味(提示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闻气味), (3)按 (2)同样操作从水槽中取出另一试管,滴入 2 滴~ 3 滴石蕊试液。 【讲述】把两支盛满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 如果气体能溶于水,试管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管内,引起液面上升。 如果气体不溶于水,液面不会有变化。 你们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分 析并填写下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密废(与空气比) CO CO2 H2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 ,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则这种变化( ) A一定是升华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前者是物理变化 ,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空气液化
)2 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 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 A+B+•••==C 分解反应 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A==B+C+••• 特点 :一变多 难溶性碱 CaCO3==CaO+CO2↑ H2CO3=H2O+CO2↑ Cu(OH)2=CuO +H2O 含氧酸 难溶盐 置换反应 定义 :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 A + BC
• (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④ 放出热量。 反应方程式: • CH4+2O2==CO2+2H2O • 注意 :在点燃甲烷前也要检验纯度 甲烷的 爆炸极限 为: 415%之间。 • ⅲ 甲烷气体的利用: 天然气的开采 修建沼气池制沼气 点燃 沼气的制取和综合利用 • 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热量,但并不是只有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 •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演示实验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