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word单元教案内容摘要:

桌听一听。 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如:将例 4的总页数改为 266 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简便。 ⑴独立列式计算;⑵ 指名板演 那“ 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 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 P21 做一做 2 四、小结 :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 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习六第 4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连减的简便计算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 234— 66— 34 234— ( 66+34) 234— 34— 66 =168— 34 =234— 100 =200— 66 =134(页) =134 (页) =134(页)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a- b-c =a -( b+c) 七、练习与作业: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65- 144- 156=□-(□+□) 421- 136- 64= 421-(□+□) 176-( 76+ 65)=□-□-□ □-( 125+ 345)= 697-□-□ (二)、计算下列各题。 1462- 462- 234 325- 142- 58 365-( 165+ 138) 748- 188- 312 (三)、一本书共有 326 页,小明第一天看了 65页,第二天看了 35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八、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 24页、 25 页,例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核心任务: 在已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探索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旧知复习: (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 谁能说一说。 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加法结合律呢。 (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 +c=a+(b+c) 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 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3个问题: (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 教师板书: 4 5和 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乘法交换律: (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 4 25 和 254得数是否相等。 都表示什么。 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引导学生回答,明确: 4 25=254) (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 35 2=2 35 60 30=30 60) (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X|k | B 1 . c |O |m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 a b=b 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板书公式: a b=b 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 a 与 b 可以是哪些数。 (任意数) (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 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 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 (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教学乘法结合律: ( 1)发现问题: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要几步。 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 ( 25 5) 2 25( 5 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 25 5) 2=25( 5 2) (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 25 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 4) 10 ○ 15 (4 10) (125 8) 5 ○ 125 (8 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a b) c=a (b c) 让学生说说运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