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word单元教案内容摘要:

教学过程: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 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 2.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 ① 长方形的长一定 ,它的宽和面积 ② 圆柱的体积一定 ,底面积和高 ③ 圆的周长和半径 3.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例2 中表格。 ) 小组讨论: ① 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 ②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③ 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什么 规律。 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2. 教师据学生汇报说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积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3. 阅读第 47页内容。 小组讨论说说: 4. 组织学生说一说: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 汇报:如果用字母 x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表示它们的乘积 ( 一定),杯子的底面积 (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 (厘米) 30 20 15 10 5 ... 二次备课 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 X y=k (一定 ) 5. 完成第 4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基本练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 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2)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 8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做完的题。 (4) 积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 2. 拓展应用。 ( 1) 7﹕ x = y﹕ 15, x和 y成什么比例关系。 ( 2)小明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是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 3)甲数和乙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数成什么比例关系。 四、课 堂反馈思考,拓展应用 1. 学习了这节课,谈谈你的收获 ? 2. 第 48页“你知道吗” 五、板书设计 第 8课时 成正、反比例的量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九第 816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熟练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 ,成什么比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列表、关系式、画图等 ),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练习、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以及说理能力,进一步渗透函数二次备课 思想。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 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3. 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 4. 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 二、引导练习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 比较弄清成正、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出示表格。 表一: 路程 /时间 40 80 160 200 320 时间(时) 1 2 4 5 8 表二 : 速度 120 90 60 40 30 时间 3 4 6 9 12 1. 说一说。 提问:从表 1 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 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从表 2 中,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 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二次备课 2. 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学生汇报:速度时间 =路程 师:当速度一定 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 3. 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 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教师提问并板书如下: 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关系式 X Y=K(一定) 4. 小结;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三、完成练习九 第 816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作业 第 9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内容: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练习、观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二次备课 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 难点: 正确能判断正、反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 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 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知: 1. 出示课题。 2. 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 1 路程(千米) 5 10 25 50 100 时间(时) 1 2 5 10 20 表 2 速度(千米 /时) 100 50 20 10 5 时间(时) 1 2 5 10 20 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 时填空。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 =路程 =速度 =时间 判断: (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二次备课 3. 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 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 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 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 2. 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为什么 ? ( 1)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 被除数 — 定, 和 成 比例。 ( 2)前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 3)后项一定 , 和 成 比例。 (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 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四、作业 第 10课时 比例尺 教学内容: 教学第 53 页例 “做一做”,练习十第 14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次备课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 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具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 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 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自学课本第 53页中的例 1上面的知识 ,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 并思考下列各题。 (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 )。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有( )比例尺和( )比例尺。 ( 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2. 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 每一幅地图都有比例尺。 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3.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 1: 500是什么意思。 生 1:就是图上 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 500厘米。 生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500倍。 生 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500 二次备课 师:比例尺 1: 5000000是什么意思。 4.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5. 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6. 学习例 1,出示例 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要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关键要知道什么。 指名汇报公 式。 学生独立计算,强调单位要统一。 7. 思考:比例尺能带单位名称吗。 比例尺一定的情况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 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 1”。 四、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完成教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