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word单元教案内容摘要: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4)提问: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 哪些意义有扩展。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 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 5)人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的。 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 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在得数 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倍数不够,可以添“ 0”再减。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 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计算的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3083 30 .83 + 602 + 6 .2 1/2+13= 1/5 9103 31 .45 ③三条法则的要求有一条什么样的共同规律。 (相同点)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想加减。 (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对照下面 的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然后把每次所乘得的积相加。 (整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把 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 0。 )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商起,除的时候,除数有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不够除,再多看一位。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上商;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②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 , 247。 ,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③通过上面的计算,发现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 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一般要把 0去掉。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相同点: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 142 34 23 123)4182 426 369 284 492 3266 492 0 法法则计算。 不同点: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 3)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3176=72 31247。 43=3137=97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分数乘法法则: 分数乘分数,用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分数的除法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 0除外),等于甲乘乙数的倒数。 ②分数乘法和除法在计算方法上 又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 相似点: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 3.整理 0和 1在运算中的特性。 ( 1)完成 80页的填空。 ( 2)把计算分类 预设: 第一种:根据运算结果分(结果为 a,结果为 0,结果不为其他的) 第二种:根据 a和 0的运算, a和 1的运算和 a与 a的运算。 4.验算 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加法可用减法或加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设计意图:能够根 据知识点,进行有序复习,使学生回忆出具体的过程。 )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 = = 14- = 247。 = 500= += 10- = 4247。 20= 4143 = 2143 = 7632 = 3191 = 2. 完成 76页 做一做。 (设计意图:根据所学知 识进行应用,并对学生学习情况有大致了解。 ) 四、作业 P79 5 课后检测题目: 45 72=324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3240247。 =( ) ○里填上“﹥”、“﹤”或“ =” ○ 247。 65126512 ○ 62 10% ○ 62247。 10%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教学反思 第 4 课时 课 题 数的运算( 2) 第( 4 )课时 学情分析 (可以从知识链条、方法迁移、认知水平等方面思考) 习惯培养 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提前做好的表格 教 学 过 程 教学复备 一、情境导入 (一)出示各类计算题: + +81 ++87 72 98 [43 247。 ( 167 41 ) ] 38 56+44 38 94 101 25 54002940247。 28 27 325247。 125247。 8 ( 1)观察题目中数与 运算符号的特点,把上面的题分类 ( 2)学生独立思考。 ( 3)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应该怎么分类;议一议:分类的根据是什么 ? 2.小组汇报,展示 预设: 按一步运算、两步运算、三步运算分类 按式题能否简算分类。 二、知识梳理与复习 (一)不能简算的式题: 54002940247。 28 27 98 [43 247。 ( 167 41 ) ] ( 1)说出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 2)谁能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说出来。 (二)能简算的式题。 把能简算的式题再进行分类。 请根据所分的题进行运算定律的总结。 (提示:可以用表格的方法)板书 总结:看来我们在梳理知识的时候,不仅可以利用枝形图的形式,还可 以利用表格进行梳理。 3.小组分工合作,。20xx春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word单元教案
相关推荐
教学过程: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 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 2.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 ① 长方形的长一定 ,它的宽和面积 ② 圆柱的体积一定 ,底面积和高 ③ 圆的周长和半径 3.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例2 中表格。 ) 小组讨论: ①
1、成才之路 数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 必修 2 、锥、台和球的体积第一章课堂典例讲练2易错疑难辨析3思想方法技巧4课 时 作 业5课前自主预习1课前自主预习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是可以计算的 , 你知道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吗。 方体的长 、 宽和高分别为 a、 b、 c, 长方体的体积 棱柱和圆柱的体积:(1)柱体 (棱柱 、 圆柱 )的体积等于它的底面积 即 _.(2)底面半径是 r
1、s my on on on in in in ew ?.?, bin在 之间 其次的 ; 下一个 旁边_ 梳妆台 床_ n. 植物bi 后面is he 里在 之下在 之上在 旁边在 后面in at a ID 1c om d oms is on is in is in sk oms re om e s as a om in do a oms is is/oms is in is in , 2a
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 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税种 及 税额的计算。 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
( 4)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 3.面积: 4.判定: (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要点诠释: 由矩形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2)直角三角形中, 30度角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三、菱形 1. 定义:
x=3, 将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 1, 0, 1, 2, 3最中间的那个数数是: 1, ∴中位数是: 1. 1 若四个数 2, x, 3, 5的中位数为 4,则有( C ) A. x=4 B. x=6 C. x≥ 5 D. x≤ 5 思路点拨: 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 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