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3内容摘要:

争。 1956年 10月,以色列入侵埃及,战争爆发。 英法出动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并登陆 塞德港;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并切断英法的石油供应。 三、四次中东战争简况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上的英法军舰 以色列军事行动主要策划者:总参谋长达扬将军 (前排右 ),及后来任国防部长的沙龙 (前排左 ) 冒着枪火躬身前进的英军士兵 英国军队在塞得港进入阵地 联合国 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 美国 乘机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要求英国停火; 苏联 也对英法表示不满。 埃及人民 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中东地区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英法在中东的地位及其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美苏开始了对中东地区的争夺。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结果: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埃及最终以弱胜强。 其原因有哪些。 ① 埃及人民的英勇斗争; ②阿拉伯国家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③英法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④美苏两国对英法施加压力; ⑤世界舆论谴责侵略者,联合国大会以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 • 1967年 6月 5日,得到了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发起突然袭击。 10日起,埃、叙、约先后被迫同意停火。 • 战争结果: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在内的 ,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三、四次中东战争简况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六日战争”中的以色列士兵 • 1973年 10月,埃及和叙利亚为了解放在“ 六日战争 ” 中被夺占的土地,突然发起进攻。 埃及突破 “ 巴列夫防线 ” ,叙军也收复了部分失地。 不久,以色列军发动反击,夺回战场主动权。 10月下旬,三国接受联合国有关停火决议,战争结束。 三、四次中东战争简况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影响: ①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②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军队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