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认识更大的数认识更大的数教材内容说明内容摘要:

文字给 出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是 七十二 万平方米”“北京 圆 明园的占地面积是 三百四十六 万平方米”。 提出“读一读,并写出横线上的数”的要求。 教材以亮亮和丫丫交流的形式给出了写整万数的方法及结果。 亮亮说:七十二万,在 72 后面写 4 个 0„„丫丫说:三百四十六万的最高位是百万„„接着,兔博士告诉学生: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教材以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的方式呈现了两个 数改写的结果: 3460000= 346 万,720200=72 万。 然后,教材提出“议一议”: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把改写具体数的经验提升为一般方法。 例 3 之后,“试一试”提出要求:自己写一个整万的数,并把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改写方法。 例 4,体验一百万。 首先设计兔博士与丫丫对话的情境。 兔博士问:你知道一百万有多大吗。 丫丫回答:一百万是一个七位数,写作1000000。 接下来,教材设计了三个估算活动让学生体验一百万。 活动 ( 1) ,估算一下,银行 工 作人员用手数 100 万元面值 10 元的人民币,需要多长时间。 教材通过亮亮、蓝灵鼠、大头蛙的话提示估算思路、方法和结果。 亮亮说:面值10元的, 100 万元是 100000 张。 蓝灵鼠说:银行 工 作人员每分钟大约数 140 张。 大头蛙说:啊,一个 工 作人员不休息, 100 万元大约要数 12 小时。 活动 ( 2) ,测一测白己的心跳,估算一下心跳 100 万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蓝灵鼠提出: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与同学交流一下。 教材呈现了亮亮和聪聪交流估算白己心跳的次数的情境。 亮亮说:我每分钟心跳 80 次,每小时心跳 4800 次,每天心跳„„ 聪聪说:我 30 秒心跳 41 次, 1 分钟心跳 82 次„„活动 ( 3) ,估算一下, 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 教材呈现了红红和亮亮交流估算方法和结果的情境。 红红说: 1 个月(按 30 天计)共有 720 小时, 1 年共有„„亮亮说: 1 年有 8000 多小时, l 万小时就是 1 年多„„大头蛙说:啊, 100 万小时就是 100 多年 哪。 本节课是在学生会读、写亿以内的数,知道 10000 可以写成 1万,以及估算1万有多大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习的重点是把亿以内整万的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借助计算器估算并体验一百万。 教学例 3时,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 验,让学生经历 自 主写 出 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总结概括一般方法的过程。 课堂活动中,首先按照例题的要求,让学生读一读图片下的文字,写出文字中的数据,并交流写数的方法。 然后,参照兔博士的话,说明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意义,启发学生根据“ 10000 可以改写成 1万”的已有经验,试着改写,然后通过“议一议”的讨论,总结出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去掉万位后面的 4 个 0,加一个“万”字。 接着鼓励学生自己写数并改写。 交流时,教师可以写 出一 个整百万的数,进一步强化改写时“只能去掉 4个 0”。 例 4的体验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方面让学生经历运用已有知识用计算器计算、估算、交流估算方法和推算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不同事物感受一百万的实际意义。 如,活动 ( 1) ,借助银行 工 作人员数 100万元人民币的时间大约是12 小时的事例体验 100 万有多大;活动 ( 2) ,通过自己心跳 100 万次的时间,亲身感受 100 万的大小;活动 ( 3) ,通过 100 万小时大约是 100 多年,感受 100万是一个很大的数。 第 3 课时(教科书 69 页、 70 页),用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表示大数。 例 5 选择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少数民族 人口数的典型事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出了四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纳西族 326295 人,蒙古族 5981840 人,回族 10586087 人,壮族 16926381 人。 教材用文字说明:上面这些数都是精确数。 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描述一些大数。 接着,给出:纳西族人口大约是33万人, 326295≈ 33万;蒙古族人口大约是 598 万人, 5981840≈ 598 万。 这两个数中,把 326295 改写成 33万,向万位进 1, 5981840 改写成 598 万,舍去了万后面的数。 然后,用文字说明,把一个精确数改写为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 入法 ”。 本节课是在学生会用“万”为单位表示整万的数,会用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近做数表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习的重点是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用近似数表示大数的意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例 5,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第一,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数。 然后,参照教材的文字说明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用以“万”为单位的数表示大数。 接着举出纳西族和蒙古族人口数的例子,先介绍语言描述,再写出式子。 例如, 纳西族人口是 326295 人,人们经常说纳西族人口大约是 33万人。 因为 33 万人是纳西族人口的近似数,所以写出式子要用“约等号”表示。 同时板书出式子: 326295≈ 33 万人。 第二,介绍完两个近似数的例子后,让学生观察两个近似数的式子,讨论两个数用近似数表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了解相同点是:都去掉了万位后面四个数位上的数,并加上了一个“万”字。 不同点是:把 326295 改写成 33 万时,去掉万位后面的数后,万位上加了 1;把5981840 改写成 598 万,直接去掉了万位后面的数。 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四舍五人法”,并 说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般都用“四舍五人法”。 第三,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讨论、总结把一个不是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把一个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