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统计单元分析内容摘要:
1 课时。 第 1 课时,认识中位数。 教材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来认识中位数。 事例一,选择了石家庄市 2020 年5 月 1~ 15 日( 15 天)最高气温这一真实的数据素材,用统计表呈现了 15 天的最高气温,设计了 3 个问题。 问题( 1)提出读表,交流信息的要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问题( 2)提出求这半个月平均最高气温是多少度的要求,并呈现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问题( 3)提出按从小到大排列数据并找出最中间一个数据的要求。 在学生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后,通过兔博士的话介绍 25 是 这组数据正中间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接着,在“议一议”中设计了两个问题,对这组数据的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进行讨论。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事例二,选择了反映现代社会发展中某品牌电脑一年销售情况的事例作为素材,用统计表呈现了一年( 12 个月)的销售数据,并提出了 3 个问题。 问题( 1)读表,交流信息;问题( 2)求众数、平均数;问题( 3)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重点介绍一组数据中间有两个数时,也就是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时,怎样求 中位数。 事例三,在“试一试”中选择了一家鞋店半个月内某种童鞋的销售事例,统计表呈现了按号码统计后的结果,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提出读表,交流信息;求众数、中位数的要求。 最后,提出“如果你是鞋店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为什么。 ”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 计的作用。 “ 练一练 ” 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 1 题是本节课的基本练习,第 2 题是综合性练习。 最后,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了调查全班男女同学鞋号的活动,提出了求众数和中位数的要求。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 第 2 课时,体会数据产生的误导。 教材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 事例一,选择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公司招聘职员的典型素材,呈现了公司的招聘信息:“本公司待遇较高,平均月薪 2300 元”以及公司所有员工人数和工资情况。 首先提出:分析上面的统计表,你对这个公司人员的工资有什么看法。 接着呈现了亮亮、丫丫和红 红分别用众数和平均数描述该公司员工工资水平的情况。 然后再提出:你对这个公司的招聘广告有什么看法。 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学生体会:用公司员工的平均月薪来表示公司职员的工资不合适,可能会产生误导。 事例二,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量问题。 呈现了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的有关规定及。20xx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统计单元分析
相关推荐
料多。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最后教师进行演示。 师:同学们在来一起看一看,老师这还有两瓶饮料,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生 1:里面装着饮料。 生 2:饮料的多少可能不一样。 生 3:两个瓶子的容量不一样。 生 4:两个瓶子的粗细不一样。 生 5:两瓶饮料的液面高度一样不一样。 师:那究竟哪瓶饮料多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呢。 生
过程。 教师随学生交流板书并重点提问。 如, 680的前两位除以 17商几,写在哪一位上。 除数 17乘 4等于 68,正好除尽,怎么办。 商个位 上的 0不写行吗。 ◆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答案: 30 20…… 25 30…… 8 ◆ 练一 练 第 1题,让学生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电视塔的高度。 然 后 ,鼓励学生提出除法 计 算的问题并解答。
课件 米、分米、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件 个短。 估计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根蜡笔长度。 课件 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单位长度单位厘米课件 量课桌面的长。 课件 量一下。 课件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为一课件 件 测量一次。 这回测量的结果一样啦。 要得到同样的结果
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要求列举出来,只要说明白怎样计算就可以。 ◆ 试一试 让学生先估算商是几位数,说一说怎样想的,再计算。 答案: 13 16 18„„ 1 9„„ 6 8„„ 72 7 提出“议一议 ” 的问题,让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得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 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 数,商是一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数
个尖给它起个名字叫顶点。 用课件在图上标出 “ 顶点 ”。 所有的物体都有高,哪是圆锥的高呢。 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指名发言。 如果说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表扬并用课件画出来,否则,教师边介绍边画图。 在圆锥中,各部分同样可以用字母表示。 如,高用 h表示,圆心用 O 表示,半径用 r 表示等等。 边介 绍边在课件上标出字母。 二、自学与引导 探索体积公式
沙子的体积,需要测量沙堆的哪些数据呢。 提出:计算沙堆的体积,需要测量沙堆的哪些数据。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生合作边讨论边测量,重点指导圆锥高和底面直径的测量方法。 边测量边记录相关数据。 沙堆的数据我们已经得到了,现在请同学们选择测量的数据,自己 试着计算出这个沙堆的体积。 学生回教室计算,交流选择的数据和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刚才我们测量并计算出一堆沙子的体积。 如果换成一堆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