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选修3-5物理 4.3《光的波粒二象性》ppt课件内容摘要:
1、预习导学 3 光的波粒二象性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高中物理 选修 3科版3 光的波粒二象性预习导学 3 光的波粒二象性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目标定位 解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波和粒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解什么是概率波,知道光也是一种概率波预习导学 3 光的波粒二象性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光子在介质中和物体微粒相互作用,使光的_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2)康普顿效应: _的现象2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既具有 _性,又具有 _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光的波动性的证明:光能发生 _、 _和色散等波特有的现象传播方向变长波动 粒子干涉 衍射预习导学 2、3 光的波粒二象性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3)光的粒子性的证明:光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和动量是以 _的形式进行交换的 _现象和 康普顿 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4光是一种概率波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亮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_的地方,暗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 _的地方所以光波是一种 _波,即光波在某处的强度代表着光子在该处出现 _3 光子的能量 _ , 动量 p _ , 两式左侧的 和 p 描述光的 _ 性 , 右侧的 和 描述光的 _ 性 , 两式把粒子性和波动性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动一份一份 光电效应大 小概率概率的大小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一、对康普顿效应的理解康普顿 3、效应不仅有力地验证了光子理论,而且也证实了微观领域的现象,也严格遵循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康普顿效应深刻揭示出光具有粒子性的一面【 例 1】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有动量图 4 3 1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撞后光子可能沿方向 _运动,并且波长 _(填 “不变 ”“变短 ”或 “变长 ”)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图 4 3 1答案 1 变长解析 因光子与电子的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所以碰撞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子碰撞前动量的方向一致,可见碰撞后光子运动的方向可能沿 1方向,不可能沿 2或 3方向;通过碰撞,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 4、,光子的能量减少,由 率变小,再根据 c 知,波长变长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二、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实验基础 表现 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 )可用波动规律来描述 够能量的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的性质 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的波动性不同于宏观观念的波 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当光同物质发生作用时,这种作用是 “ 一份一份 ” 进行的,表现出粒子的性质 . 少量或个别光子清楚地显示出光的粒子性 粒子的含义是 “ 不连续 ” 、 “ 一份一份” 的 . 光子不同于宏观观念的粒子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 5、立、统一 大量光子易显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 波长长 (频率低 )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 (频率高 )的光粒子性强 光子说并未否定 波动 性, E , 和 就是波的概念 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 例 2】 (2014伊犁哈萨克高二检测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答案 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 6、象性解析 光的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候表现出的粒子性较明显,有时候表现出的波动性较明显, 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在传播时波动性显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显著, 率高的光粒子性显著,频率低的光波动性显著, 题发挥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以下知识要点:(1)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也就是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光的波动性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来,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能够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 3) 光的粒子性在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体现出来 , 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 ( E 和动量p 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7、课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针对训练 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互相矛盾和对立的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只具有粒子性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 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解析 19 世纪初 , 人们成功地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衍射现象 , 这属于波的特征 , 微粒说无法解释但到了 19 世纪末又发现了光的新现象 光电效应 , 证实光具有粒子性这种现象波动说不能解释 , 因此 , 光既具有波动性 , 又具有粒子性 , 但不 8、同于宏观的机械波和机械粒子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的 情况下的不同表现 ,是同一物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同属性,我们无法用其中的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选 D. 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三、对光是概率波的理解1单个粒子运动的偶然性:我们可以知道粒子落在某点的概率,但不能预言粒子落在什么位置,即粒子到达什么位置是随机的,是预先不能确定的2大量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光在传播过程中,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规律确定,所以光是一种概率波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 例 3】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 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一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答案 堂讲义3 光的波粒二象性解析 根据光波是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当然也可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很小,故 C、 预习导学 3 光的波粒二象性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再见。(教科版)选修3-5物理 4.3《光的波粒二象性》ppt课件
相关推荐
革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自下而上,农民暴动 自上而下,农奴制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 “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 “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 改革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 1861年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二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1个州脱离联邦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巨大贡献的美国 著名总统是: ( ) 1860年,下列情景最 有可能 发生的是 ( ) ,一位白人绅士正给一位黑人妇女让座 一、单项选择题 1863年 1月 1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此规定出自( ) A 《 独立宣言 》 B 《 人权宣言 》 C 《 权利法案 》 D 《
联合大月氏 东西夹击匈奴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 他怎么面对挫折。 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 被匈奴人扣留了 11年,但他不屈不挠,设法逃了出来,坚决完成使命。 想要做一个成功者,就必须象张骞那样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第二次 : 时间 目的 出使的结果 公元前 119年 联合乌孙夹击匈奴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的激战 1853- 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 你能说出俄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吗。 俄国 —— 英法 —— 固守封建农奴制。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工业革命,技术先进。 败 胜 (根本原因) 失败的原因: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
向封建社会过渡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第二次 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 明治天皇 欧美 日本历史上两次向外学习的范例 在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出现了资产阶级领导的什么改革。 结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戊戌变法 失败了 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冀教版 七年级上册do to to . to . k:n. 角;角落of a or is it or go to to n. 钱 uDo he is is it t k n. 店员;办事员二十p:s 过;路过Do is in a by me n. 冰箱 (=rio is a is by so in it is 趁热打铁 )1. is a _(便利店 ) in my _(拿下 ) I to _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