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选修3-5物理 1.1-2《碰撞、动量》ppt课件内容摘要:
1、预习导学 1 碰撞 2 动量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高中物理 选修 3科版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1 碰 撞2 动 量预习导学 1 碰撞 2 动量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目标定位 握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 解动量、冲量的概念,知道动量、冲量的方向 道动量的改变量,并会求动量的改变量 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能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预习导学 1 碰撞 2 动量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一、碰撞1碰撞现象做相对运动的两个 (或几个 )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在_的时间内,它们的 _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叫做碰撞2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滑块的 _不变(2)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 2、能 _了(3)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碰后 _,以 _的速度运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运动状态很短总动能减少粘在一起 相同预习导学 1 碰撞 2 动量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二 、 动量1 定义 :运动物体的 _和 _的乘积叫动量;公式 p_;单位: _,符号: _2 矢量性 :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_运算遵循 _定则3 动量是状态量 4 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 _与 _的矢量差(也是矢量 ), p _ (矢量式 )(2)动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的运算:选定一个正方质量 速度克 米 /秒 kgm/行四边形末动量 初动量p 碰撞 2 动量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向,动量、动量的变化量 3、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 _运算 (此时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想一想 质量和速度大小相同的两个物体动能相同,它们的动量也一定相同吗。 答案 不一定动量是矢量,有方向性,而动能是标量,无方向代数预习导学 1 碰撞 2 动量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三、动量定理1冲量(1)定义:力与 _的乘积,公式: I _,单位:牛顿 秒,符号 Ns.(2)矢量性:方向与 _相同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 _(2)公式: _或 I p 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一、碰撞中的动能变化及碰撞分类(1)发生碰撞的两物体,若两物体的形变是弹性的,碰后能够恢复原状,两物体 4、碰撞前后动能不变,这样的碰撞叫弹性碰撞(2)发生碰撞的两物体,若两物体的形变是非弹性的,碰后不能够完全恢复原状,两物体碰撞后动能减少,这样的碰撞叫非弹性碰撞(3)若两物体碰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此过程两物体损失的动能最大,这样的碰撞叫完全非弹性碰撞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 例 1】 一个质量为 2 以 3 m/量为 1 正碰试根据以下数据,分析碰撞性质(1)碰后 A、 m/s.(2)碰后 m/s, m/1)非弹性碰撞 (2)弹性碰撞解析 碰前系统的动能 E 12m A 9 J. ( 1) 当碰后 A 、 B 速度均为 2 m /s 时 , 碰后系统的动能 E k 12m 5、A 12m B 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 ( 12 2 2 2 12 1 2 2 ) J 6 J E 故碰撞为非弹性碰撞 ( 2) 当碰后 v A 1 m /s , v B 4 m /s 时 , 碰后系统的动能 E k 12m A 12m B (12 2 1212 1 42) J 9 J E 故碰撞为弹性碰撞 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二、动量和动量的变化1对动量的理解(1)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 循矢量运算法则动量是状态量,进行运算时必须明确是哪个物体在哪一状态 (时刻 )的动量(2)动量具有相对性:由于速度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一般以地 6、球为参考系(3)动量与动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2动量的变化 (p)(1)p p p、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矢量差若 p、 规定正方向,再用正、负表示p、 p,则可用 p p p 2)动量变化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联系: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 大小关系为 E k m 或 p 2 mE k . 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 例 2】 质量为 0.5 动速度为 3 m/s,它在一个变力作用下速度变为 7 m/s,方向和原来方向相反,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 ( )A 5 kgm/s,方向与 7、原运动方向相反B 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C 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D 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答案 原来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定义式 p ( 7 3 0.5)kgm/s 5 kgm/s,负号表示 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借题发挥 关于动量变化量的求解1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2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运算时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三、对冲量的理解和计算1冲量的理解(1)冲量是过程量,它描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累积效应,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 8、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2冲量的计算(1)求某个恒力的冲量:用该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2)求合冲量的两种方法: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可分别求每一个力的冲量,再求各冲量的矢量和;另外,如果各个力的作用时间相同,也可以先求合力,再用公式 1 1、 2 1(3)求变力的冲量:若力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变化,则可用平均力求变力的冲量若给出了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1 1、 2 1所示,可用面积法求变力的冲量利用动量定理求解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 例 3】 如图 1 1、 2 2所示,在倾角 37 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 9、 5 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物体下滑 2 1 1、 2 2答案 见解析解析 重力的冲量: Gt mgt 5 10 2 Ns 100 Ns,方向竖直向下间内,物体所受各力的冲量 (0 m/7 7 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支持力的冲量: Ft t 5 10 2 Ns 80 Ns,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摩擦力的冲量: Fft t 5 10 2 Ns 16 Ns,方向沿斜面向上借题发挥 求各力的冲量或者合力的冲量,首先判断是否是恒力,若是恒力,可直接用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若是变力,要根据力的特点求解,或者利用动量定理求解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四、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 10、用1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p 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2)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3)公式中的 合外力是变力,则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 例 4】 跳远时 11、,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由于 ( )A人跳在沙坑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B人跳在沙坑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C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D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力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答案 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解析 人跳远时从一定的高度落下,落地前的速度是一定的,初动量是一定的,所以选项 地后静止,末动量一定,人的动量变化是一定的,选项 动量定理可知人受到的冲量等于人的动量变化,所以两种情况下人受到的冲量相等,选项 在沙坑里力作用的时间长,落在水泥地上力作用的时间短,根据动量定理,在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时间 越小,故选项 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 12、例 5】 质量 m 70 h 5.0 1 该运动员身体受到的平均冲力约为多少。 如果是落到普通沙坑中,经 0.1 沙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力约为多少。 (0 m/案 1 400 N 7 700 以全过程为研究对象 , 初、末动量的数值都是 0 ,所以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为零 , 根据动量定理 , 合力的冲量为零 ,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 , 物体下落到地面上所需要的时间是 t 2 1 s 课堂讲义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1 碰撞 2 动量从开始下落到落到海绵垫上停止时 , t t 1 ) F t 1 0 代入数据 , 解得 F 1 400 N 下落到沙坑中时 , t t 2 ) F t 2 0 代入数据 , 解得 F 7 700 N. 预习导学 1 碰撞 2 动量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再见。(教科版)选修3-5物理 1.1-2《碰撞、动量》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