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7届 高考复习 第7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2)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对反应的影响( )2请将下面方框连线:3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吗。 提示:1.(1)(2) 2(1)(2)(3) 3不一定,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指出的仅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在该条件下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还要考虑化学反应的快慢等问题。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答案: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ACO(g) 2H 2(g)=g)B2= 5、性、定量两个角度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1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 2 2 2,充入由 18O 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 18O 存在于下列物质中的 ()A多余的氧气中 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 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解析: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188O 的 时含 18O 的 2,使 2中也含有 18O,因此 18O 存在于 2、这三种物质中。 答案: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g)O 2(g) 2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 2、 度分别为 0.2 、0.1 、0.2 ,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A、O 2 分别为 0.4 、0.2 B 为 C、 均为 D 为 , 为 解析 7、(g)平衡浓度() ) ) 0因此,起始浓度取值范围依次为 0,,Y 2Z 20,2)若已知反应 X2(g)Y 2(g) 2Z2(g)起始浓度三组分依次为 0.2 1 、0.3 1、0.2 1 ,则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三组分的取值范围依次为:X 2(0,2(Z 2(0, 题组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3可逆反应 N2(g)3H 2(g) 2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 正 (v 正 ( Bv 正 (v 逆 (2v 正 ( 3v 逆 ( Dv 正 (3v 逆 (析:A 项无逆反应速率; B 项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8、项 ,即 2v 正 (3v 逆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项 ,即 3v 正 (v 逆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 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X、Y、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2X、Y、Z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单位时间内生成 n ,同时生成 2n A BC D解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可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错误;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等的反应,其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故、正确;但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 10、动;v (正) v(逆) 时,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2影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aA(g) bB(g) mC(g)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1)增加 C,平衡_,c(_。 (2)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 ,c()_。 (3)通入 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_,c()_。 (4)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 ,c(_。 3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2g)H 92.4 kJ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速率的变化回答采取的措施。 示:v 正 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 只有 v 正 v 逆 12、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解析: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升高温度,增加压强,v(正) 、v(逆)均增大,B 中 v(逆),D 中 v(正) 、v(逆)走向均减小,则 B、D 均错;可逆反应 2A(s)2B(g)2C(g)D(g) H0 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 v(正)v (逆) ,A 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v(逆)v(正) ,C 项错误。 答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g) g)H 2(g)度对反应的影响平衡体系增加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示意图解析:(1)根据到达平衡时间长短判断反应速率大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