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6辛弃疾词两首word导学案2内容摘要: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 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 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 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 确实,古来文人的 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 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 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 置了 20年。 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 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 ”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 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 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 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 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 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 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 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 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 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 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 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 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 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 效在诗外。 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