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ppt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 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 10s时间里跑完 100m,那么 他 1s 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 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 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 1秒破了 10米,有的 1秒钟跑 10米多,有的 1秒钟跑不到 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 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 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 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 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 表示。 (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表示的是物体在 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 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 2)意义:反映物 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ppt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3、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不但能生成 会生成其他含碳物质,如 项正确;据题示可知,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 项正确;加速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 项不正确;只有 能维持大气中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s2 ; a31= m/s2; a32= m/s2; a33= m/s2; a4 甲 = m/s2; a4 乙 = m/s2 从上面四幅图总结加速度与速度满足怎样关系,速度才能逐渐增大。 物理中把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又可以分为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指出上图中哪些时间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检测题 1.甲、乙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的物体, a 甲 =4m/s2,
1.刘翔的 110 m跨栏过程。 2.晕车的同学感知车速的变化。 红绿灯处行人、自行车和小汽车的速度变化不同。 (讲解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图片说明) 说明生活中不同事物运动的速度变化快慢往往不一样的。 提出新课的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二、 新课内容 加速度概念 通过数据感知,提出问题 1.谁的速度变化快。 (相同时间比 较速度变化量) 时间 初速度 末速度 普通的小型轿车 6s
度有关。 “ 第 5秒内 ” 是第 4秒时刻到第 5秒时刻之间,时间间隔为 1秒; “ 前 3秒内 ” 是 0到第 3秒(时刻),时间间隔为 3秒。 “ 前几秒 ” 和 “ 前几秒内 ” 一样。 说明: “ 时刻 ” 相当于坐标点, “ 时间间隔 ” 相当于线段长度, “ 时刻 ” 就 是这线段的端点—— 用坐标来解释更易理解。 “ 时间间隔 ” 即为常说的 “ 时间 ” ,是指时间的长度。
图所示为与小车相连、穿过打点计时器的一条纸带 , 纸带上的点距离并不都是均匀的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①纸带的左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②纸带的右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③利用 E、 F、 G、 H、 I、J 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④ 利用 A、 B、 C、 D 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 在探究功与速度关系的实验中 ,
前走,速度为 3m/s,试以时间为横轴、 位移为纵轴,画出小明位移时间图像,并在图中标出 4s 后小明所在的位置。 三、位移时间图像 从 xt图像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如何比较速度的大小。 例 某同学以一定速度 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后,又以相同的速率沿原路返回家,图中哪个图线可以粗略地表示他的运动状态。 例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运动的 xt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