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三化学二轮专题(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精选练习(含解析)内容摘要:

3、置中的 A B C D【答案】C 7、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上层是水层的是()A苯 B乙醇 C煤油 D四氯化碳 【答案】D【解析】酒精能与水互溶,不分层;苯,煤油,四氯化碳均不溶于水,其中苯、煤油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故选 D8、下列与试验操作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制乙酸乙酯时,迅速将乙醇注入浓硫酸中B在石油蒸馏装置中,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C用铂丝蘸取少量 液置于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检验 K+的存在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答案】、制乙酸乙酯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乙醇中,错误;B、在石油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 5、库不纯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A 苯(甲苯) 化) ,液 分液B 液() 液 过滤C 乙酸乙酯(乙酸) 液,水 分液D 苯(苯酚) 浓 滤【答案】列各操作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答案】C【解析】A酒精灯内所使用燃料酒精为易燃易爆物,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灯,故 A 错误;B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 B 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C 正确;D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 6、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足可以使水沸腾,会溅出伤人,故 选 C12、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图) ,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 B 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 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A硝酸铵和水 B氧化钙和水C锌粒和稀硫酸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答案】A【解析】A、硝酸铵和水混合,硝酸铵会吸收热量,导致 A 中温度降低,会使 A 中压强减小B 中不会出现喷泉,故 A 符合题意;B、氧化钙和水接触会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 A 中压强增大,会使 B 中产生喷泉,故 B 不符合题意;C、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 8、液中的少量 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H) 3中混有少量 H) 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 案】B【解析】A、金属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所以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可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故 A 正确;B、+和 和氨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均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故不能实现,故 B 错误;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通过加热蒸馏,分离出乙醇,故 C 正确;D、烧碱溶液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9、溶液,过滤出氢氧化镁,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实现除杂的目的,故 D 正确故选 B15、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 实验可分解为如下各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 50水和 15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AH_EF 11、,导致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 (3)操作时要注意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入烧杯中。 (4)为保证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在进行分液操作时应注意漏斗内部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5)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应是两种溶剂不互溶,且要提取的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应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16、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 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 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 请分别用图 2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 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 6 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