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三化学二轮专题(39)垃圾资源化-精选练习(含解析)内容摘要:
3、应:3H)3= +6应完全时消耗;硫酸的体积是:(3)后无论然后滴加,沉淀不再发生变化,离子也不再消耗,因此选项是 A。 5、常温下,下列溶液的 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将 的某一元酸 液和 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 于 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2c()=2c(H+)+c(c(A)B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H +,则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一定是:c(c(c(c(c(H+)C 的二元弱酸 液与 1 的 液混合后,混合液的 于 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c(R 2)+c(=c(D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 c(H+)=110,若 a7 时,则该溶液的 定为14案】A【解析】A将 的某一元酸 液和 液等体 5、D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 c(H+)=110,若 a7 时,则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若为酸性该溶液的 14为碱性,则 pH=、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 含 等 物 质 的 量 的 、 、 的 溶 液 中 , 逐 滴 加 入 盐 酸 : 、 、2含等物质的量的 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 、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H)2、溶液中,缓慢通入 a(2、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 、H 的溶液中加入锌粉: 、 、H 、【答案】一定量的氯气通入 50度为 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 共存体系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 应的氯气一定为 n():n( )可能为 7:3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n nn(n(n()可能为 11:1:2【答案】D【解析】n(根据化学式 知,l 原子个数之比为 1:1,所以与 应的 n()=n( A 错误;B假设 n():n( )=7:3,根据电荷守恒知,n():n( ):=7:3:4,生成 3离子转移电子 3成次氯酸根离子和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4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大于 3以转移电子不守恒,故 B 错误;C氯气和 应有 22O、6 生成 转移电子最少,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生成 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以如果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n n C 错误;D如果 n( 8、”最理想的方法【答案】B【解析】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结构,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等。 10、关于垃圾数字惊人:美国每年扔掉旧汽车 900 多万辆、各种纸 2700 多万吨、罐头盒480 亿个。 我国年消耗快餐盒 16 亿只,其中上海市日消耗量 50 万只以下有关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垃圾是污染物,一定条件下还可能继续反应产生二次污染B垃圾处理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C废旧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利用,不属于垃圾D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以回收利用【答案】C【解析】垃圾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废旧金属、玻璃属于垃圾,可回收。 11、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9、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实现上述理念的重要措施。 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向此垃圾箱中丢弃的垃圾是() A危险垃圾 B可回收物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答案】B【解析】垃圾的分类存放是当今发达社会提倡的生活方式,根据图示可知,该标志为可回收物。 12、根据南方某城市环卫局提供的资料,该市平均每天生产垃圾 1500t,其中生活垃圾800900t。 下列生活垃圾的分类正确的是()A瓜皮果壳可回收垃圾 B塑料危险废物C厨余垃圾有机垃圾 D干电池可回收垃圾【答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在投放垃圾时,下列四种垃圾中,应单独投到一处的一种是()A铝制易拉罐 B玻璃啤酒瓶C塑料饮料瓶 D陶瓷白酒瓶。(鲁教版)高三化学二轮专题(39)垃圾资源化-精选练习(含解析)
相关推荐
(3)正确齐声拼读生字。 3.学生观察,挑选喜欢的生字进行同桌交流并汇报,要把话说完整。 (1)形声字识字法:我最喜欢“蚂蚁”这两个字,它们都是 2. 汉字游戏,填一填,连一连。 虫 马 义 青 知 朱 ( ) ( ) ( ) ,再组词。 造 ( )( ) 迷 ( )( ) 粮 ( )( ) 励。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为生字组词和造句帮助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网”
于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树立归类识字意识。 三、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1.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 (1)齐读第一句。 学习 “ 迷 ” 和 “ 藏 ”。 (。 如 “ 迷 ” 字可以猜字谜 “ 蚂蚁搬走大米 ”。 ,学生做动作表演 “ 展翅飞 ”。 ) (2)齐读第二句。 学习 “ 造、食、粮 ”。 (,同桌交流。 如 “ 粮 ” 字和米有关,所以是米字旁加个 “ 良 ”。 B. 扩词。
2、他各地点看不到瀑布。 答案:雪霁天晴朗,蜡梅处处香”一首经典老歌踏雪寻梅唱出了梅雪共存的秀美景观,欣赏“踏雪寻梅”景观要()。 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时机。 雪景、梅花开放分别属于气象条件和植物的生长过程,要抓住一定的时机才能欣赏到其美景。 答案:确的是()。 物越丰富,奇特性、观赏性越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是形成丰富多彩人文旅游景观的重要原因解析
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 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出示短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可以 分 为哪几 类。 能源可以从那些角度进行分 类。 第一、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以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第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第三、找部分同学上讲台汇报分类情况。 第四、师生共同总结 ● 从 能 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 能源分 :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统称为 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包括 : 煤、石油、天然气 、 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
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 只有五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被地球接收.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 50亿年了.地球 在这 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