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生矿山设备安装公司锅炉质量工作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2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工艺)文件、记录(表、卡)等。 如图: 质量手册是公司最高层次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是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纲领性文件,至少应包括以下 内容: ( 1)术语和缩写; ( 2)体系的适用范围; ( 3)质量方针和目标; ( 4)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 ( 5)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要求。 (管理制度)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与质量方针相一致,满足质量保证手册基本要素的要求,并且符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程序文件是描述实施质量保证体系要素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文件;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文件的形式进行表述,各系统均有程序文件,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各专业系统得到有效实施和控制。 文件清单见附录 1。 (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 工艺文件是描述现场作业或管理用的详细工作文件,如工艺卡片、操作规程、试验规程、检验卡片 /规程等;工艺文件应符合公司产品的特性,满足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过程控制需求。 工艺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按《工艺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质量记录是质量运转的凭证和质量证实、追溯的依据,质量表格应满足公司产品质量控制的需求;记录应标准化、文件化,具体要求如下: ( 1)公司名称及记录编号; ( 2)幅面以 16K 或 A4 为标准,可按整数比例缩放; ( 3)篇幅大小一致; ( 4)有多联的记录应说 明每一联的发送部门; ( 5)必要时,应说明记录传递路线 ( 6)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质量记录的制定、审批、修改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过程控制表卡、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公司制定和贯彻实施能确保产品质量的质量计划,在质量计划中地各专业的质量控制点(包括审核点、见证点、停止点)进行合理配置;每个控制系统应包括: ( 1) 控制内容、要求; ( 2) 过程中实际操作要示; ( 3) 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签字的规定。 工艺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03 文件和记录控制 1. 文件控制 质 量手册管理 质量手册的管理按“质量手册的管理”执行。 文件管理 编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控制程序》对质量保证体系所要求的文件予以控制,编制《工艺文件控制程序》对公司所有技术文件、工艺文件进行控制;公司文件应包括: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外来文件、记录表(卡)等。 具体要求: ( 1)文件的编号、版号、修改状态标识等按《文件、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 2)文件和资料发布前,应由授权人审核和批准,确保文件和资料的适用 性; ( 3)文件发放时,应做好签收和记录,确保各部门使用的都是最新的受控版本 ;文件的发放应由相关的授权人批准; ( 4)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好标识和记录,以利于识别和区分;文件的修改,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批。 ( 5)文件使用人应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 6)公司引用的外来文件(如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试验报告、监督检验报告,分供方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资格证明、顾客的资料等)应予以标识,对其发放进行控制;其中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应购买正式版本; ( 7)对作废文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应加盖“作废”印章,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加 盖“仅供参考”的标识。 编制《文件、记录控制程序》对质量保证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以保证公司记录标识、贮存、保管和处置得当。 具体要求: ( 1) 记录格式统一、编号唯一; ( 2) 记录的内容客观准确,清晰、易读、且容易识别; ( 3) 标识清楚、便于检索; ( 4) 存放环境适宜,存取方便,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 ( 5) 明确保存期限和到期后的处置; ( 6) 非纸质记录的管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 7) 应编制记录表格清单,以便于统一管理。 《文件控制程序》 GQA/GD/C0120xx 作业(工艺) 控制程序 GQA/GDC0820xx 记录控制程序 GQA/GDC0220xx 04 合同控制 在采购前应对供应商进行评审选择,并签订购销合同,合同中规定: ( 1) 与产品有关的信息; ( 2) 执行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 ( 3) 其他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需要列入合同范围内的条款。 2. 经营办应制订《合同控制程序》,规定: ( 1)合同评审的范围、内容,包括执行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形成评审记录并有效保存的规定; ( 2)合同签订、 修改、会签程序等; ( 3)合同保存、处置等规定。 合同控制程序 GQA/GDC0320xx 05 设计控制 1. 设计更改 涉及对产品性能、特性有影响的重要设计的更改应经过相关人员会审和原设计部门批准。 2. 外来设计文件控制 设计文件由外来单位提供时,外来设计文件应按“工艺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要求执行。 3. 支持性工文件 设计控制程序 GQA/GDC0420xx 06 材料、零部件控制 1. 采购过程 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包括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明确对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对分供方进行评价、 选择、重新评价,并编制分供方评价报告,建立合格分供方名录等,对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规定的分供方,应对分供方许可资格进行确认。 公司应按《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的能力进行评价、选择;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引起的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对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要求的供方,应当对供方的资格进行确认。 对供方评定和选择后,应建立“合格供方名录”,经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并实施。 对所采购的产品和外包过程,实施按“合格供方名录”内的“定点采购”原则。 采购信息应似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应包括: ( 1)产品、程序、过程、设备、人员资格的批准要求; ( 2)编制采购计划、提出采购产品的要求和进货日期; ( 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 在与供方沟通前,应确保采购的信息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 2. 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控制 进行验证,以确保这些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零部件不得投入使用(按要 求全部退回供方)。 当公司或顾客需要到供方进行验证时,应在采购文件中 对其验证的安排和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所有的材料、零部件的验收必须由材料责任人签字确认。 材料责任工程师编制《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对材料、零部件标识的编制、标识的方法、位置和标识移植等进行规定。 分公司负责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对材料、零部件进行标识。 、零部件的存放和保管 编制《材料控制程序》对材料、零部件存储场地、分区或分批次(材料炉批) 等进行规定。 、零部件领用和使用控制 材料、零部件入厂后,由材料责任师与仓库保管员办理交接手续,按照 《 材料控制程序》的要求办理效验、入库。 外购的材料、零部件应有制造单位的质量证明资料。 材料、零部件由材料责任师按相关的检验文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 入库审批 ( 1)材料、零部件检验或复验完成后,材料责任师将质量证明资料、检验记录等一起交仓库保管入库; ( 2)材料责任师根据《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材料、零部件进行编号,并填写在检验记录上。 仓库保管员负责对产品进行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并由材料责任师确认。 材料、零部件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供应商的质量证明资料、检验记录、复验 记录、入库资料)由材料责任师保管,保存期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余料的处理办法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执行,并由材料责任师确认。 、零部件代用 材料、零部件不能按图纸或技术文件要求供货时,应按《材料、零部件代用管理办法》,办理代用手续(设计方确认)后方可报审、领、发料。 《材料控制程序》 《供方管理办法》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07 作业(工艺)控制 1. 工艺准备 外部图纸的审查 由外部提供图纸时,在设计审查后还应组织相关责任人进行图纸会审。 工 艺文件的内容 ( 1)材料明细表; ( 2)工艺流程图; ( 3)特殊工艺的工艺文件; ( 4)通用工艺工序。 工艺文件应依据产品图纸及技术文件、用户的特殊要求,本公司的加工能力以及现行的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进行编制。 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正确、统一、完整、清晰、合理。 对关键工序应在工艺文件上设置检验点、审核点和停止点。 所有工艺文件应有编制、审核签字,并注明日期。 工艺文件的审核由工艺责任人负责。 通用工艺、工艺规程由工艺责任人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 生产科应建立工艺文件台帐,分类编号,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各分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接收、保管、传递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的发放范围和数量按《工艺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并有签收手续。 如果所发文件是修改件,还应负责回收失效件,以防误用。 工艺流转卡,应随工件一起流转。 每道工序完工后,操作者自检合格并在流转卡上签字,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并签字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工艺流转检验卡从起卡工序开始,保证与工件同步运行,直至产品完工后交生产科汇总。 工艺文件中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和 检验要求、合格标准等,工艺文件的变更、修改,由生产科参照《工艺文件控制程序》规定的程序修改工艺文件,并按原发放范围发放和收回失效件。 工艺文件是指导产品制造和检验的依据,在执行过程中,由生产科会同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定期进行工艺执行情况的检查,确定检查时间、相关人员、工序、项目、内容,并纳入考核体系中。 、模具的管理 工装、模具的设计、制造和验证由生产科负责,做好工装、模具建档、标识、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报废工作。 《作业(工艺)控制程序》 08 焊接控制 1. 焊接人员管理 焊工,应按规定进行培训,并由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考试合格,取得焊工合格证和焊工钢印,才能在有效期内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合格证由公司专人管理。 应建立焊工技术档案,一人一档,记录焊工本人情况、培训考试情况、工作业绩,还应统计焊工的焊接质量情况和发生的质量事故,作业焊工考核的依据。 焊接责任人员负责焊工考试及技能评定的组织和申报,建立考绩档案。 合格焊工应妥善保管钢印,严格按“焊接工艺”施焊,并作好施焊记录,合格后在指定部位打上焊工钢印,对不允许打 钢印的不锈钢受压元件,应在相应的地方或记录焊工代号,并由焊接责任师确认。 采购人员应按《材料、零部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采购,采购员不得擅自更改采购焊材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要求,采购时应在合格供方处采购。 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气体)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有制造厂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志。 并按照《焊接材料管理办法》的规定验收、入库、编号,以便记录报告和追溯检查。 焊材库应清洁干燥,库内禁放油在及水有害介质,相对湿度应低于 60%,应按照《焊接材料管理制度》的规定存 放焊材,并设有 明显标志和界限。 保管员应严格控制焊材库内的温度及湿度,按规定记录。 对于焊材的原包装,在尚未烘焙、盘丝前,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 焊材库管理员应根据生产安排和按《焊接材料管理制度》及烘焙工艺的规定,提前做好焊材的烘焙恒温保存工作,酸、碱性焊条应分箱烘焙,并如实填写“焊材烘焙记录”。 施工班组凭作业计划开具“焊接材料领用单”。 焊工凭“焊接材料领用单”到焊材库领用焊材,在“焊材发放、回收记录卡”上填写使用焊材的内容并签名,经保管员签字后方可领料,焊条按根数发放并回收焊条头, “焊材发放、回收记录卡”由保管员保存。 焊条领出后装入焊条干燥筒,对低氢焊条不应超过 4 小时。 用剩的焊条、焊条头应退回库,当焊条牌号标识不清时一律以作废焊条处理,不得用于焊接。 对于标识清楚、药皮无破损的焊条,按规定在使用前应重新烘焙,焊条烘焙不得超过二次。 每月焊材库保管员应对焊材的使用情况做一次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焊接责任师负责下达焊接工艺评定书,焊接试验室接到任务书后,根。桥生矿山设备安装公司锅炉质量工作手册(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