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2内容摘要:
→ FeSO4+Cu Cu+2AgNO3 → Cu(NO3)2+2Ag 所以:金属性 Fe> Cu> Ag (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 对应元素金属性越强。 课堂巩固 有三种金属 a、 b、 c,在相同条件下,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 a可以从 c盐溶液中置换出 c。 则这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b> a> c 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 如果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强,反之则弱。 如果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则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强 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如果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容易,同时生成的气态氢化物也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强,反之则弱。 如果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则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也就稳定,单质与氢气反应也就容易。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判断 2NaI+Br2==2NaBr+I2 2NaBr+Cl2==2NaCl+Br2 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 Cl> Br> I 性质 Si P S Cl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条件及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性 高温,SiH4不稳定 蒸汽与氢气反应,PH3不稳定 须加热,H2S较高温度分解 光照或点燃, HCl十分稳定 SiO2 H4SiO4 弱酸 P2O5 H3PO4 中强酸 SO3 H2SO4 强酸 Cl2O7 HClO4 最强酸 思考: 怎样判断 Si、 P、 S、 Cl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呢。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Si< P< S< Cl 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从 11∽18 号元素性质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Ar 稀有气体元素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单质跟 水 (或 酸 )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最高价 氧化物的水化物 — 氢氧化物的碱 性强弱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最高价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非金属性强的可以置换非金属性弱的 金属性强的可以置换金属性弱的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单质和水 (或酸) 反应情况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 氧化物 H4SiO4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最强酸 稀有气体元素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冷水 剧烈;酸更 剧烈 热水 较快。 盐酸 剧烈 热水 较慢; 盐酸 较快 高温 磷蒸气与 H2能反应 须加热 光照或点燃爆炸化合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递变规律: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分别与原子的结构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主族序数 最高正价 + ︳ 最低负价 ︳ = 8 课堂内外 气态氢化物及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 化学式的写法 原 子 序 数 3 4 5 6 7 8 9 化合价 +1 +2 +3 +4 +5/3 2 1 氧化物 / / 氢化物 水化物 / / 原子 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化合价 +1 +2 +3 +4/4 +5/3 +6/2 +7/1 氧化物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氢化物 SiH4 PH3 H2S HCl 水化物 NaOH Mg(OH)2 Al( 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Li2O BeO B2O3 CO2 N2O5 CH4 NH3 H2O HF LiOH Be(OH)2 H3BO3 H2CO3 HNO3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原子结构 表中位置 元素性质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同位 - 化学性质相同 相似性 递变性(从上至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同周期 同主族 递变性(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主族)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 8 = 负价 原子结构 决定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决定 性质。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2
相关推荐
硫化亚铁 FeS (铁为 +2价) ,不生成 硫化铁 Fe2S3 Fe + S = FeS △ 0 2 反应放出的热能使反应继续进行 实 验 将铁粉和硫粉,充分混合后,装入干燥的试管里,加热到混合物开始出现红热,立即移去热源。 实 验 给盛着硫粉 的大试管加热到 硫沸腾产生蒸气 时,用坩埚钳夹 住一束擦亮的细 铜丝伸入管口。 硫与铜的反应 氧化剂 现象:铜丝在硫蒸气中 剧烈燃烧发红,生成黑色物质
1、最新海量高中、角形的再认识【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辨认三角形的边、角;2经过探究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根据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会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3. 在探究三边关系的过程中,培养重视实 践的意识,和善于观察、敢于猜想的精神【学习重点】1三角形的概念; 2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学习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预习自测】,A 的对边是_,边 对角是_
1、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河北隆尧人。 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 历任邢台县文化馆干部 , 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 , 河北文学 编辑 ,河北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 主席 , 河北大学教授。 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 山水新歌 、 渡江曲 , 散文集 母亲的河
吸收 44 放出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 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 Q1,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 2O(s) CuSO4(s) + 5H2O(l) Q2,则 Q1 Q2 填“ ”“” 或“ =” 能量变化图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例如: 2H2(g)+O2(g)→2H2O(g)+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物质储存的能量 2H2(g)+O2(g)
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说明: ( 1)热核反应在宇宙中 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和很多恒星的内部温度高达 107 K 以上,因而在 那里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 约为 1026 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 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 它每秒有7亿吨原子核参与碰撞
119 4930 101 密度 小 大 熔沸点 低 高 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2F2+ 2H2O = 4HF+ O2 Cl2 + H2O HCl+ HClO 反应越来越难 (能反应) (很弱) (极弱) (很剧烈) 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 相似性: X2 + H2O HX+ HXO ( X = Cl、 Br、 I) 递变性: 与水反应的能力依次渐弱 F2的特殊性 Br2+ H2O H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