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2课《“贞观之治”》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3、(3)通过两则不同材料现象和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三、归纳总结本课内容可概括为:一个朝代、两个名词、三位皇帝和三位大臣。 一个朝代:唐朝。 两个名词:“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 三位大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谋杜断” )、魏征。 4、巩固检测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 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最新海量 4、高中、材施教 战不殆 能覆舟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 ”那么这位大臣是A. 长孙无忌 B. 杜如晦 C. 狄仁杰 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B. C. D. 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D. 创造了一个新字“。(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2课《“贞观之治”》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2、是怪诞不经。 C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相径庭。 D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分)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B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C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D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周围那一圈被磨损的皮毛。
2、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分)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B )(2 分)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
2、过纰漏。 D两年前在山上遇险的经历,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分)A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大约五十多岁了。 B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C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D杰里既关切又无可奈何地看了看我,然后跟着他们下山了。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B )(2 分)A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1、最新海量高中、:1 、2、3、4、5、6、7、8、9、10。 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用 110 这 10 个数字中的某一个数字来表示。 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 对应 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两种物体一一 对应 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挥笔写了“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两句话。 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后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不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有人用脚也写得比你好,去看看吧。 ”第二天,柳公权一进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树下,一位无臂老人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字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大家阵阵喝彩。 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收他为徒
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怎样阐述:先概括地提出要求,再对要求的作用、具体做法展开阐述。 好处:让人们进一步明白其意义,明白具体做法。 答案 “ 三个落实 ” 后直接用 “ 总之 „„ ” 收束全文 , 去掉第 8段 ,好不好 , 为什么。 答案 答案 不好。 因为抗击 “ 非典 ” 胜利这一重要论据是用来证明只要认真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