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第1单元-准备课-精品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1 、2、3、4、5、6、7、8、9、10。 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用 110 这 10 个数字中的某一个数字来表示。 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 对应 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两种物体一一 对应 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操作 ,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生 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 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 观察教材插 图时,往往只对其中 2、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老师应从学生的 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观察的兴 趣。 如在 “数一数”时,老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老师再让学生带着任 务去观察,数一数人和物的数量。 也可以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老 师 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表述: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你 们 仔细看看这里有些什么呢?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提供的 “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 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 3、的信息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去数,不要只数一种。 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数,然后在小 组里交流,使大家都有发表自己意 见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 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 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给以帮助。 最新海量高中、比多少”的学 习中,主要是通过操作和探索来进行的。 老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 4、中理解知识。 小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问题能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合学 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很多 ,老师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有老师、有同学 时,老师可以直接引导 :我们要尊敬老师,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讲文明,懂礼貌。 1数一数1 课时2比多少1 课时数一数教材第 25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 1、第 2 题。 数数 ,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初步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 习、 爱科学和团结友爱的思想品 质。 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美丽的校园”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5、110 的数字卡片。 “同学们,你们能从 1 数到 10 吗?数数看。 ”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数数。 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 给同学们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最新海量高中、学生 观察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显示:一所美 丽的校园。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学生:“老师好!”同时敬礼。 老师:“同学们好。 ”),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然后出示从天边飞来 7 只鸽子(伴有哨音或鸟叫声) 及美丽的校园。 老师启发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请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什么, 6、数量是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地观察。 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最后全班交流,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当学生每说完一种时,老师启发提问:“还有什么?”中事物的数量。 老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数目从小到大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数数量是 1 的人和物。 提问:“图中有几位老师?”回答:“一位老师。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 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引导学生答出:“一面国旗,一个小花坛,一个足球场”老师引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老 师都可以用数字“ 1”来表示。 课件同时在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 学生自己 读一读,认识数字“ 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7、。 数到数量是 3 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老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同学到前边数给大家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然后让学生自己再指一个数一个 ,重数一遍。 注意口、手要一致才能数 对。 (3)认读 110 各数。 10 个数都数完后,老师逐一板书出 110 各数。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 同桌互读。 集体交流,先找学生从 1 读到 10,再从 10 读到 1。 游 戏结束后老师指一个数学生读一个数。 还可以拿 110 的 10 张数字卡片玩“儿童读数”游戏: 把卡片背面朝上拿好,然后翻一张,看谁很快认出是几,这张卡片就先归谁,最 10、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指定内容 ,让学生 “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入其中。 然后 让学生由数画上的物体到数身 边的实物,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 “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 我能行”, 不断 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 老师应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 由学生自由 观察数数到有序 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 由老师反复提问“ 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 细地观察。 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 11、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教材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在学生观察图、描述 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 教材的第 4、第 5 页给出了 110 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和事物的集合圈,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提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图 制成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一组组的人或物,引导学生说一说、数一数; 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最新海量高中、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 12、地数。 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 ;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 例如,在这幅主题图中:出示国旗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 ;出现垃圾桶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跳绳、踢足球等场景教育学生要坚持 锻炼身体等。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这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很重要,对后面有针对性地教学将非常有帮助。 老师应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 13、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比多少教材第 6、第 7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 3、第 4 题。 操作 ,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作和语 言表达能力。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比较事物的多少。 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和 等图片。 从 1 数到 10,从 10 数到 1。 老 师拿数字卡片 让学生 认; 老师说数,学生拿卡片。 最新海量高中、“同样多”。 (1)设 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小猪们正在帮小兔子们盖房子。 他 们 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 河里的小 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14、热情的小兔子还在房子前的桌子上摆好了水果和蔬菜来招待客人。 (2)让 学生自己观察,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3)提 问:图中有几只小兔子?让学生拿出学具 代替小兔子摆出来,老师将图中的 4 只小兔子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或把 4 只小兔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 (4)再 问:“每只小兔子搬几 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 4 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子一一对应,每复制 1 块砖,都用对应线把小兔子和砖连起来,表示 1 只小兔子搬 1 块砖。 (5)让 学生用学具代替砖照此方法摆放。 老师说明:1 只小兔子搬 1 块砖,正好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小兔子 ,也没有多余的砖,这时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6)让 学生说说小兔子和砖怎样比。 ( 小兔子和砖比较,1 只小兔子搬 1 块砖,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7)学生摆一摆,说一说。 拿出 2 个摆好,再摆,要和同样多。 摆好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找学生到模型上摆,让大家看 ,重点交流摆的方法并表述出来。 你是怎样比较和的? (我是数出来的,有 2 个, 也有 2 个 ,那么 和就同样多;我是摆的,1 个对着 1 个,没有多余的,也没有多余的 ,我就说和同样多)“多、少”。 (1)提 问:小猪们在干什么?有几只小猪,有几根木头?引导回答:小猪们。(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第1单元-准备课-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