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三年级上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 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 结合。 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 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 4、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 ,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课件。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 转弯: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 电影( 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 3 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 ,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脑 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 6、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 14 人参加了,算式是 9+8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 14 人呢?为什么要减去 3 呢?生:因为有 3 个人重复了。 生:因为这 3 个人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生:因为跳绳的 9 人里面有这 3 个人,踢毽的 8 人里面也有这 3 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 9+8=17(人 ),还应该减去 3 人,所以是 9+84(人)。 生:因为 9+8 就把 这 3 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 3 人。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 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人呢?生:14 人。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报名参加校体育 训练的活动, 7、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都要从每个班级中选拔体育特长生,这样的活动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也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因此,学生非常愿意加入到这样的课堂中来。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参与着、聆听着、思考着、辩论着、理解着并整合着。 “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人?”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也不是教师引导的学生去理解,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争论中话越说越明,理越辩越清。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 乐,也理解得更深刻了】2. 方法二。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 ,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 14 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 班内的 14 9、中去,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听讲的教学方式,台上的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台下的同学也兴趣盎然,参与度更高了。 】3. 方法三。 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 刚才看到的情形?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 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生 1:我 觉得左 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绳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踢毽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中 间的是既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画法。 生 2:中 间的同学也 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 10、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呀。 生 3:那我 还说 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一起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啊。 师:那就按你 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4. 方法四。 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表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 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 的人数吗?生:9+84(人)生:(83+(9=14(人)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 ,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A 类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 78 人,带水果的有 77 人 12、1=31(场)最新海量高中、课 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用集合圈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能让学生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尤其是最后的巩固、拓展题的呈 现,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顺其自然 ,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题 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 结合。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充分发挥集合图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 通 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既沟通了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课 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寻找了一条 13、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 首先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 发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服务。 教 师只有课前知学 ,然后才能知教。 然而怎 样去知学? 又怎样去知教?是需要课前花足时间去思考的事。 练习二十三。 (教材第 106、第 107 页)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 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于思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 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 师:上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