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三年级上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 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 结合。 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 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 4、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 ,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课件。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 转弯: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 电影( 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 3 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 ,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脑 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 6、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 14 人参加了,算式是 9+8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 14 人呢?为什么要减去 3 呢?生:因为有 3 个人重复了。 生:因为这 3 个人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生:因为跳绳的 9 人里面有这 3 个人,踢毽的 8 人里面也有这 3 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 9+8=17(人 ),还应该减去 3 人,所以是 9+84(人)。 生:因为 9+8 就把 这 3 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 3 人。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 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人呢?生:14 人。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报名参加校体育 训练的活动, 7、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都要从每个班级中选拔体育特长生,这样的活动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也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因此,学生非常愿意加入到这样的课堂中来。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参与着、聆听着、思考着、辩论着、理解着并整合着。 “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人?”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也不是教师引导的学生去理解,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争论中话越说越明,理越辩越清。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 乐,也理解得更深刻了】2. 方法二。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 ,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 14 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 班内的 14 9、中去,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听讲的教学方式,台上的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台下的同学也兴趣盎然,参与度更高了。 】3. 方法三。 师: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 刚才看到的情形?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教师巡视观察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导创作。 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生 1:我 觉得左 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绳的,应该圈在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踢毽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中 间的是既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画法。 生 2:中 间的同学也 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 10、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呀。 生 3:那我 还说 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一起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啊。 师:那就按你 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4. 方法四。 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表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 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 的人数吗?生:9+84(人)生:(83+(9=14(人)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 ,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A 类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 78 人,带水果的有 77 人 12、1=31(场)最新海量高中、课 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用集合圈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能让学生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尤其是最后的巩固、拓展题的呈 现,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顺其自然 ,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题 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 结合。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充分发挥集合图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 通 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既沟通了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课 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寻找了一条 13、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 首先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 发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服务。 教 师只有课前知学 ,然后才能知教。 然而怎 样去知学? 又怎样去知教?是需要课前花足时间去思考的事。 练习二十三。 (教材第 106、第 107 页)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 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于思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 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 师:上节。(人教版)2016年三年级上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 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 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倍”
学方法转化为有用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答案 : D XINZHIDAOXUE 新知导学 DANGTANGJIANCE 当堂检测 ZHONGNANTANJIU 重难探究 首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二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问题导引 垃圾真的就是 “ 垃圾 ” 吗 ? 提示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垃圾 ,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近年来 ,世界各国越来越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AgOH+2 NH3H 2O=[Ag(NH3)2]++OH+2H2O 配制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生成银镜 还原剂 氧化剂 ( 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如有油污,得不到光亮的银镜而是黑色沉淀。 ( 2)必须水浴; ( 3)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 ( 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否则生成易爆炸的物质(银氨溶液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 注意 : 说明: ,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 ~ 2mol
NGJIANCE 当堂检测 ZHONGNANTANJIU 重难探究 首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二 重金属污染 问题导引 重金属污染物是怎样使人中毒的 ? 提示 重金属污染物 浓度增大 人体摄入而中毒。 重金属还可被微生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化合物 ,如 :无机汞转化为有机汞 Hg C l 2 + C H 4 CH 3 Hg C l+ HC l。 XINZHIDAOXUE 新知导学
的化学反应 形成 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 键强弱 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 ΔH0 ΔH0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图示 常见的 实例 1. 大多数化合反应 2 .中和反应 3 .金属与水或酸反应 如
CaCO 3 ↓ + H 2 O + CO 2 ↑ , Mg(HCO 3 ) 2 = = = = =△ MgCO 3 ↓ + H 2 O + CO 2 ↑ , MgCO 3 + H 2 O = = = = =△ Mg(OH) 2 ↓ + CO 2 ↑。 天然水的净化 2020/12/25 15 所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O3和 Mg(OH)2, 可以用稀盐酸洗,但是为了防止腐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