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精品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0 以内的进位加法,并理解算理。 数、 “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和不 变的方法,正确计算 9 加几,8、7 、6 加几,5、4、3 、2加几。 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学 习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另一个是“用数学”的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分为三节,即 9 加几,8、7、6 加几,5、 4、3、2 加几。 第二部分内容是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本小节分为两部分 ,一是口算,一是“ 用数学” 2、。 先要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先要出示运动会场景,挂图示,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境。 接着 ,看会场看台上的饮料图, 提出“一共有多少盒?”让学生思考、交流。 加几。 教学例 1 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凑十法”。 说明时可借助实物或课件演示:先把纸箱里的 9 盒凑成 10 盒,装满一箱,再和箱外的 3 盒相加,一共是 13 盒,使学生对“见 9 凑 10”形成清晰的印象。 “做一做” 和练习时,要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果。 、7、6 加几。 教学例 2 时,要注意操作,利用 9 加几的基础,把 8 凑成 10,通过摆圆片,边摆边数,加深感性认识,强化“ 4、究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发现规律,老师起引导作用。 之后,要采取多样 的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1)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要注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感悟数量关系。 (2)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练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可利用“扑克牌”游戏、“找朋友”游戏、“ 接力赛”“对口令”等; 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 练习,提高实效。 (3)“用数学”的内容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使之在解决问题时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19 加几 1 课时28、7、6 加几2 课时35、4、3、2 加几2 课时4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应用2 课时整理和复习1 课时9 加几教材第 6、讨论。 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电脑依次显示各种方法)重点演示“凑十法”。 边演示边口述:纸箱内有 9 盒饮料(闪动), 箱外有 4 盒饮料(闪动), 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现在的饮料,列式是 9+4。 把 4 盒中的 1 盒放进箱里凑成 10 盒,外面还有 3 盒,10 盒加上 3 盒一共是 13 盒。 (动态显示)学生自己结合图说方法。 老师充分肯定各种方法,指出欣赏“凑十法”。 题。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 9 加几的题目。 板书: 9 9+4=小组合作,利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请各小组派代表到投影下演示。 老师强调操作过程:9 加 4 等于几,把 4 分成 1 和 3,把 1 和 9 凑成 10,1 9、励独立思考,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这样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9 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 1120 各数认识及 10 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 学生掌握好本节 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第 88 页,通过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 10、运动会的场景图引入,让学生在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第 89 页例 1 中,解决 9+4 等于几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大数点数及“凑十法”等计算方法。 画面上还有一个小学生在 问:“ 你是怎样算的?” 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会的情景图,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 过程,并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用多种 13、板书:2. “做一做”的第 1 题。 (1)出示第一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有困难 的学生借助小棒。 学生汇报,老师归纳。 板书:原来,7 加几的题目,只要把 7 凑 10,就容易计算了。 (2)出示第二幅图。 你能不能也用“凑十法” 算一算? (可适当点拨)学生汇报,老师归纳。 板书:请学生用迁移方法,独立计算,再汇报。 小结归纳。 计算 8 加几,7 加几,6 加几的 题目都可以运用“凑十法”,只不 过 8 加几的题目是把 8 凑 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 2 和几;7 加几的题目是把 7 凑 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 3 和几; 6 加几的题目是把6 凑 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 4 和几。 1. 教材第。(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3、8,9四位数字的不同排列,故有 A 24 种4答案:掷两枚骰子一次, 为第一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与第二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之差,则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A0 5, N B5 0, 6, N D5 5,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5,4,3,2,1,0,1,2,3,4,5,即5 5, 6袋中装有 10个红球,5 个黑球,每次随机抽取一个球,若取得黑球,则另换一个红球放回袋中,直到取到红球为止,若抽取的次数为
(葡萄糖 ) 催化剂 △ (二)淀粉 [( C6H10O5) n] :植物的种子或块根中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如 :大米约 80%。 小麦约 70%。 马铃薯约有 20% 淀粉的结构 ① 淀粉分子中含有几百到几千个 单糖 单元。 即:几百到几千个 ( C6H10O5) ②每个结构单元式量: 162 ③ 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④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的性质 : (1)物理性质
2、上、下、前、后1 课时2左、右 1 课时上、下、前、后教材第 9 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 1、第 3 题。 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的过程。 、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最新海量高中、确辨别“上、下 ”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 游戏导入新课。 把数学 书放在桌上
L- 1。 将 0 . 1 m o l 该气体充分燃烧生成 8 . 8 g C O 2 和 5 . 4 g H 2 O ,试确定该气体的分子式。 解析 由密度可求其摩尔质量,再由燃烧产生的 CO2和 H2O的质量求算出 1 m o l 气体中含 C 、 H 元素的物质的量,求出分子式。 也可以求出气体中 C 、 H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实验式,再由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方法一
______________。 ( 4)①装置 B中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 D和 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________。 ③装置 F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 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 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
1、最新海量高中、 时。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 页的情景图。 可引导观察:图中都有什么? 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会看钟表吗?之后分两步教学:第一步认识钟面,要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什么?有 112 转圈排列的数字 ,有长针(分针)、短针(时针);要明确时针、分针都是按数字 112 的排序进行运转的,时针慢,分针快第二步认识整时的时间。 要明确:分针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