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第7单元《认识钟表》精品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 时。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 页的情景图。 可引导观察:图中都有什么? 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会看钟表吗?之后分两步教学:第一步认识钟面,要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什么?有 112 转圈排列的数字 ,有长针(分针)、短针(时针);要明确时针、分针都是按数字 112 的排序进行运转的,时针慢,分针快第二步认识整时的时间。 要明确:分针指 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并 说明电子表整时的表示法。 此外,要让学生多操作,可进行拨针练习,画针练习,加强对整时的认识,并结合教材第 85 页图使学生明白时针一天转两圈。 习 十九。 第 3 题 ,老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对有困 3、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示实物钟。 (1)仔 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长针、短针、数字)(2)明确: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3)仔 细观察:钟面上都有哪些数字,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有 112 的数字,它们是按从小到大转圈排列的)(4)可引导说出长针、短针都是按数字的排序运转的。 时。 (1)出示主题图。 图中都有什么,小女孩儿是几时起床的?(7 时)你怎样看出来是 7 时的?(小组讨论)上的挂钟可以看出来。 (学生说方法,大致对即可)老师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7 就是 7 时。 柜上的电子表可以看出来。 (学生说方法)老师归纳:原来电子表是这样 表示 7 时的,冒号前边写 7,后 边写两个 5、6:0012:应改为 6:00第二个对4. 12. 6时针 快 12 时了 8 整 时钟面的认识:在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有两根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整时:当分针指向 12 时,时针 指几就是几时。 学生乐“说”。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始终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钟表外部结构 认识、 时刻的认读写,总是让 学生先谈自己知道的,再针对学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探索。 即便是学生不解的地方,也让学生谈 自己的看法,用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帮助其他学生。 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学生敢“动”。 整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 观察“眼 6、”动,操作“手”动,讨论“ 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四人 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教材第 84 页设计了一幅“ 母亲叫孩子起床” 的情景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 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 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自己起床的 过程,一看到这幅 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境。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会很自然地去认识钟表并感受那时是早晨 7 时。 教材第 84 页下半部,将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教材第 85 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六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整时,会读写整时,并使学 8、不开它。 题。 板 书:认识钟表【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二、自主学习,自己看到的说给同桌听。 :谁知道 钟面上的这两根 针叫什么名字? 它们长得一样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钟 面,对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时针和分针的特征】明确:时针、分针。 针 、分 针旋转的方向 ,学生在学具上模仿操作。 【设计意图: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 ,为操作钟表打基础】三、次 报时(7 时),问:钟面上是几 时?老师讲解:正确的书面用语叫 时刻,钟面上的时刻是 7 时。 板书:7 时( 学生齐读) 时、6 时、3 时。 学生 观察整时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 报 9、:明确分 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整 时,钟面上时针分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1)老 师拨时针和分针,学生说时刻。 (2)老 师说时刻,学生拨时针和分针。 :7 :00,提问:你见过这种 时刻的写法吗? 在哪里见过?明确: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叫电子表示法。 、巩固练习最新海量高中、5 页的第一幅图,问:在做什么? 几点了?你能把这个时刻写出来吗?有几种写法呢?指名让学生板演。 5 页其他几幅图的时刻,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班交流。 他一天的安排合理吗? 和朋友说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进行合理安排时间 、珍惜 时间的教育】五、全课小结老师谈话:这节课,我们重新认识 了一个朋友钟表,你都了解了什么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一听好吗?你都 见过什么样的钟表? 六、布置作业请你当个设计家,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钟表,涂上颜色,并在下面写出时间。(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第7单元《认识钟表》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______________。 ( 4)①装置 B中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 D和 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________。 ③装置 F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 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 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
L- 1。 将 0 . 1 m o l 该气体充分燃烧生成 8 . 8 g C O 2 和 5 . 4 g H 2 O ,试确定该气体的分子式。 解析 由密度可求其摩尔质量,再由燃烧产生的 CO2和 H2O的质量求算出 1 m o l 气体中含 C 、 H 元素的物质的量,求出分子式。 也可以求出气体中 C 、 H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实验式,再由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方法一
1、最新海量高中、0 以内的进位加法,并理解算理。 数、 “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和不 变的方法,正确计算 9 加几,8、7 、6 加几,5、4、3 、2加几。 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学 习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 20
2、各地来拉萨朝佛的信徒们,都忘不了为这团结树挂上洁白的哈达。 这些神话和传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爱戴和感激之情。 【思考讨论】文成公主对藏族人民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唐朝时期的边疆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 它们与唐朝又有哪些交往。 四、探究学习(一)互动探究【探究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课本第 22
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交流研讨 •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 •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化学性质相似 ;但 从上到下 ,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的能力减弱。 表格 元素 氟( F)
.陶瓷材料 c′. 易老化,不易耐高温 d.复合材料 d′. 易被腐蚀 答案 : a—— d′ b—— c′ c—— a′ d—— b′ 1.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合金的密度比各成分金属小 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很好 C.合金的导电性能比成分金属强 D.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解析 :生铁属于合金,易发生电化腐蚀, B错。 生铁的密度大于碳, A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