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一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案设计内容摘要:
2、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不能(能,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 氨和 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 脲酶。 12 科学家能从热泉中把耐热细菌筛选出来是因为 热泉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 ,这样也适用于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是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点评: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 所以通过配制选择培养基、控制培养条件等选择目的微生物。 思考 1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 葡萄糖 ,提供氮源的的是 尿素 ,琼脂的作用是 凝固剂。 思考 2该培养 3、基对微生物 具有 (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 只有能够以尿素作为氮源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13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 除此之外, 显微镜直接计数 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补充】显微镜直接计数是测定微生物的方法。 公式:观察到的红细胞平均数观察到的细菌平均数红细胞含量细菌含量14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 样品稀释液中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 平板上的菌落数 ,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最新海量高中、初 5、7 对照实验是指除了 被测试 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 的实验。 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对照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实验 组。 思考 6请设计本实验的对照实验组:方案 1:其他同学用 A 同学的土样进行实验。 方案 2:A 同学以不接种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2实验设计21 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方案、材料用具、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22 根据图示 27 填写以下实验流程:23 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 38近中性土壤中,约 7080为细菌。 24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其目的是保证获得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 细菌稀释度为 104、10 6、 5、10 6,放线菌稀释度为103、10 4、10 5,真菌稀释度为 102、10 3、10 4。 25 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 细菌一般在 3037培养 12d,放线菌一般在2528培养 57d,霉菌一般在 2528的温度下培养 34d。 26 在菌落计数时,每隔 24h 统计一次菌落数目。 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点评:菌种中有些菌体增殖快,有些菌体增值慢,所以培养时间要充足,使得每个菌体都能形成肉眼可观察到的菌落。 27 菌落的特征包括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 等方面。 思考 8土壤微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土壤中营 7、养物质含量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等。 29 实验过程1)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 2)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10 g。 将称好的土样倒入盛有 90菌水的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3)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进行。 4)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 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培养物等。 5)为了提高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应当事先规划时间。 思考 9在研究未知微生物时务必规范操作,以防被致病微生物感染,实验后一定要洗手。 3结果分析与评价31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 生物化学 的方法。 32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 脲酶 将尿素分解成了 氨。 9、养基上进行 B至少接种一种细菌 C接种一个细菌 D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解析: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这些条件是:一种细菌、恒定容积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定时测定细菌总数。 在这些条件下,才能测定出细菌的生长规律。 测定时只能用一种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变化规律表达微生物的生长;恒定容积是给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环境;液体培养基才能通过样品推测细菌总数。 若接种多种细菌,则会发生种间斗争而不能测定一种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在接种时,要保证一定的接种量。 答案: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显著最激烈的时期是A调整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解析:种内斗争是一种生态因素。 种内 10、斗争反应了种内生物对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的争夺。 在生活空间充裕,营养充足的时候,种内斗争的程度是比较低的。 随着微生物个体数目的增加,每个个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营养物质也越来越少,每个个体对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种内斗争就越来越激烈。 由此可知,在稳定期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在衰亡期,微生物的数目已经开始减少,经极度不适于微生物的生存,次级代谢产物积累到很高的程度,这时的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主要是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答案:C综合应用例 3 (2005 年江苏)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 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青霉素发酵产生青霉素。 11、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青霉素是青霉菌的 代谢产物。 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 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谢旺盛, 和 比较稳定。 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 ,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重量。 解析:青霉菌属于真菌,其代谢类型应为异养需氧型,而青霉素作为它的代谢产物,并不是它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所以青霉素应属于次级代谢产物。 在测定培养基上青霉菌菌体的生长情况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测量青霉菌的细胞数目,另一种是测重量,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实验方案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分离筛选微生物的原理 有利于目的菌株生 13、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C)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接种面包霉 棕黄色 只有新鲜的唾液。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请指出和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 黄色、麦芽糖酶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 黑色、麦芽糖酶2实验测定链霉素对 3 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 3 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 3 条等长的平行线(3 条线均与下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 ,将平板置于 37条件下恒温培养 3 天,结果如图所示。 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人教版)生物选修一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案设计
相关推荐
2、迁都:1421 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实行削藩政策文化:八股取士靖难之役:明太祖死后,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即明成祖三、新课导引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身于农民,给地主放过牛羊,也做过和尚,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个穷朋友从乡下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 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
时间 = 工作总量 4151 3 每小时刷这面墙的 51每小时刷这面墙的。 51小时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41 小时 刷的 41占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014151 4511 4151 的意义是什么 ? 求 的 是什么。 41514351 的意义是什么 ? 5172 的意义是什么 ? 4312 的意义是什么 ?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 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每小时刷这面墙的 51每小时刷这面墙的。 51小时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41 小时 刷的 41占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014151 4511 4151 的意义是什么 ? 求 的 是什么。 41514351 的意义是什么 ? 5172 的意义是什么 ? 4312 的意义是什么 ?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 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求 的 是什么。 4351求 的
2、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 固体 培养基和 液体 培养基等。 思考 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 多糖 ,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 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2、物。 对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生命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所以需要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进行研究。 怎样提取蛋白质呢。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11 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1)原理:(图 513a)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
3、足量氨水生成的 H)2、H) 3与过量的氨水均不反应,故沉淀的量不再发生变化,D 项正确答案:2010朝阳区高一期末)把一定量的 H)2 溶液滴入明矾 12液中,使 部转化成 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24是( )A BH) 3C D 和 H)3 2解析:H) 2和 以物质的量比 21 反应时,才能使 部24转化成 时铝元素全部转化为 反应方程式为 2H) 22O 4)2=2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