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一 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内容摘要:

2、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 固体 培养基和 液体 培养基等。 思考 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 多糖 ,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 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 水 、 无机盐 、 碳源 、 氮源 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 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 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 97以上。 【 3、补充】碳源:如 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 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 C、H、O、N 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特殊营养物质 和 氧气 等要求。 标准 培养基类型 配制特点 主要应用物理性质固体培养基 加入琼脂较多 菌种分离,鉴定,计数半固体培养基 加入琼脂较少 菌种保存液体培养基 不加入琼脂 工业生产,连续培养化学组成 合成培养基 由已知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明确 菌种分类、鉴定天然培养基 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不明确 工业生,产降低 5、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 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 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 周围物品 相接触。 16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思考 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 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17 消毒方法:(1)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 煮沸 消毒法;(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 巴氏 消毒法(作简要介绍) ;(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 石炭酸或煤酚皂 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 紫外线 进行物理消毒。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 酒精 进行消毒 6、;(5)饮水水源用 氯气 进行消毒。 18 灭菌方法:(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 灼烧 灭菌法;(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 干热 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干热灭菌箱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 高压蒸汽 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高压蒸汽灭菌锅。 (4)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 紫外线 灭菌法,所用器械是 紫外灯。 思考 6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的 充分燃烧 层火焰灼烧可能伸入试管或培养皿的部位。 思考 7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避免妨碍热空气流通。 思考 8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 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 ;随后 7、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 100k 度为 121 ,并维持 1530 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 零 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 容器中的液体暴沸。 【补充】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 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 例如:碳氮比 41 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碳氮比为 31 时,菌体繁殖受抑制而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适宜:细菌培养基 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 2实验操作21 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 100养基各成分用量。 比较项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 9、左手拔出棉塞;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 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思考 1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目的是消灭瓶口的杂菌,防止杂菌感染培养基。 思考 2倒平板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 思考 3若皿盖和皿底之间粘有培养基,则该平板能否培养微生物。 为什么。 不能。 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思考 4配制斜面培养基中,试管要加塞棉塞的目的是保持通气并防止杂菌感染。 思考 5试管培养基形成斜面的作用是增大接种面积。 27 接种271 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 10、释涂布法,另外还有穿刺接种和斜面接种等。 272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其操作步骤是: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 35 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 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 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 将平板 11、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思考 6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思考 7在第 1 次划线后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目的是获得由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7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74系列稀释操作:取盛有 9的无菌试管 6 支,编号 101、102、103、104、105、106 13、越大;菌落的位置不动,但菌落数增多。 思考 9在某培养基上出现了 3 种特征不同的菌落,原因有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杂菌感染等。 思考 10频繁使用的菌种利用临时保藏法保存,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 前者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在 4冰箱中,每 36 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发生污染和变异;后者将菌种与无菌体积等量混合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 (三)课堂总结、点评(四)实例探究例 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 同的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有较大差别,要针对微生物的具体情况分析。 对于 A、B 选项,它的表达是不完整的。 有的碳源只能是碳源,如二氧化碳;有的碳源可同时是氮源,如 的碳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