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2内容摘要: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牛顿、门捷列夫的 悲剧 牛顿晚年写了 130万字的神学著作,以证明上帝的存在。 门捷列夫晚年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 然而,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们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 船夫与哲学家 •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 在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又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风将小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 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在水中挣扎地回答道:“不会。 ”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 ” 哲学是灵魂 —— 李四光 李四光在英国时就反复阅读 《 自然辩证法 》 等哲学著作并自觉运用到地质研究工作中去,构建起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 没有科学的哲学理论作指导,就不会有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没有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就不会有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个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常常当众让苏格拉底出糗,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叫骂起来,众人大惊。 继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出去,致使苏格拉底全身湿透。 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只听见苏格拉底诙谐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 :“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 ” 高考报考方式你倾向哪种。 一切从 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全面地 看问题。 联系地 看问题。 用发展眼 光看问题。 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请你也探究世界,思考人生,并留下你的思想印记,总结几句富有哲理的佳句。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哲学都能让我们正确的看待 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狄奥根尼 ) 据说狄奥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2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一、基础过关1 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 2,F 3(单位:牛顿 )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 2 成 90角,且 2 的大小分别为 2 和 4,则 大小为 ()A6 N B2 N C2 N D2 2 用力 F 推动一物体水平运动 s m,设 F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则对物体所做的功为()A|F|s BF s D|F|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 2,当它们夹角为
量变。 思考: 气球的爆炸是不是突如其来的、凭 空发生的。 (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思考: 每位选手一旦坚持地吹下去,必定 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 …… 白炽灯 节能灯 荧光灯 LED灯 … … LED灯是不是照明灯发展历史的终结。 为什么。 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3)事物不断地经过 “ 量变 —— 质变 ——
1、最新海量高中、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一、基础过关1 设 e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向量 me 1 (kR)与向量 ne 22e 1 共线,则()Ak0 Bk 1Ck 2 Dk122 已知点 B 的坐标为(m,n), 的坐标为(x,y),则点 A 的坐标为 () A(m x,ny) B(xm,yn)C(mx,ny) D( mn,xy)3 已知 O 是四边形 在平面内的一点,且
“ 造反有理 ” ,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 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例: ( 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进步的变化 运动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变化 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揭示 运动变化的 趋向性 (2)对发展的理解 发展 与 联系 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 相互联系 包含着 相互作用 ,事物间的 相互作用 构成 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袁世凯称帝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 发展的实质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 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 客观 的物质体系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958年 9月 1日 《 人民日报 》 上发表的 《 徐水人民公社颂 》 ,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 “ 茂盛无比 ” 的小麦亩产 12万斤, “ 花团锦簇 ” 的山药亩产达 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 500斤,棉花的产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