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4亚洲觉醒的先躯4内容摘要:
派界线 ,与时俱进 ,实现人生跨越 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 ,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D .民享主义 ,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 兴办 洋务 ”“ 君主立宪 ” 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 .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 .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 .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 .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 .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 .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 .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因为它 ,由孙中山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 资政新篇 》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 中华民国约法 》 D.《 和平建国纲领 》 A .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 上的利益 B .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 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 .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 .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 三大政策 D .“知难行易 ” 学说 《 民报 》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其中 “ 民族主义 ” 的含义是 “ 平均主义 ” 的主张 10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 .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 .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 .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9.孙中山的下列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月孙中山颁布的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主要体现在约法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 C.赋予国民以自由权利 D.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享主义 ,因为它 14.孙中山遗嘱中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5.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D.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16.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 巩固练习 】 【 材料一 】 :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 《 民报 》 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 材料二 】 : …… 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 同盟会革命方略 •• 对外宣言 》 【 材料三 】 :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 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 《 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 【 材料四 】 : (一)民族主义: …… 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 …… (二)民权主义 …… 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 …… 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 国民党一大宣言 》 • (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 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 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2)不对。 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 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 他主张的民 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 无民国之实。 • (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 (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 其原因是什么。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 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 原因是孙中山总 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 联的帮助。 • 2.“国父”的英文为 Pater Patriae,来自拉丁文国父也就是国家之父,指为缔造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导人。 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 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 • (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 三权分立。 中国是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美国是 《 联邦宪法 》 ( 1787年宪法)。 孙中山的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华盛顿的努力:创立总统否决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 推翻清政府 ( 18941912) ① 创办 兴中会 ,举行 广州起义 ② 创立同盟会,提出 三民主义 ③ 领导和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 镇南关 、 黄花岗起义 等) 创建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 创建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 ① 成立 中华民国 ,就任 临时大总统 ② 主持颁布 《 临时约法 》 ③ 清帝退位, 让位 给袁世凯 维护民主共和 ( 1913—1917) ① 领导 “ 二次革命 ” ,反对袁世凯 ② 参加 “ 护国运动 ” , 反袁 复辟 ③ 领导两次 “ 护法运动 ” ,反对段卖国独裁 伟大的转变 ( 1923去世) ① 召开 国民党 “ 一大 ” ,提出 新三民主义 , 开始国共合作;并 建立黄埔军校。 ② 北上 ,要求召开国民会议、 废除不平等条约;在京 去世。 第 2课 圣雄甘地 “ 非暴力主义 ” 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一 甘地指出: “ 非暴力反抗的不可动摇的力量在于 ——受苦且决不报复。 ” 材料二 因此,让我们来看看非暴力抵抗主义的力量所在。 顾名思义,它的力量在于对真理坚韧不拔的追求。 这种真理,用强有力的字眼来表达就是爱。 爱的法则要求我们不要以怨报怨,以暴力对暴力,而要 …… 以德报怨。 —— 甘地 《 论非暴力 》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对敌人不采用暴力 运动突破非暴力范围,甘地宣布终止运动 直接原因 运动内容 结果: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922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法案颁布和阿姆利则惨案激起印度反帝运动高涨 从拒绝在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 甘地的思想和实践从“坚持真理”到抵制英货使用卡迪(印度土布),都得到了广泛的尝试并为民众所接受。 从喜马拉雅山的高山上到南方的达罗毗荼人地区,印度每个角落的民众都被广泛地发动了起来,英国人也有史以来第一次清晰在感觉到了他们的统治在印度的动摇。 • —— 〔 意 〕 詹妮 索弗里著 《 甘地与印度 》 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中上的历史作用 1)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运动突破非暴力范围,甘地宣布终止运动 直接原因 运动内容 结果: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922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0- 31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法案颁布和阿姆利则惨案激起印度反帝运动高涨 从拒绝在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英国在印度实行 “ 食盐专卖法 ” 1930年的“ 食盐进军 ” 运动渐突破非暴力的范畴。 殖民当局改变策略 “英国退出印度 ” ——争取印度的统一与独立。 运动突破非暴力范围,甘地宣布终止运动 直接原因 运动内容 结果: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922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0- 31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战期间 法案颁布和阿姆利则惨案激起印度反帝运动高涨 从拒绝在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 到 抵制英货 英国在印度实行“ 食盐专卖法 ” 1930年的“ 食盐进军 ” 运动渐突破非暴力的范畴。 殖民当局改变策略 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二战期间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 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政治领袖、精神领袖。 被尊为“圣雄”、“国父” 1)创立并宣传。人教版历史选修4亚洲觉醒的先躯4
相关推荐
——这正好符合爱因斯坦的 狭义相对论。 发明电脑显示器的工程师必须使显示器符合 “ 相对论效应 ” ,否则控制电子飞驰的磁铁就会在 显示屏上产生模糊图像,使你无法工作, 当然,精彩的电脑游戏也玩不起来了。 精准的激光 下班后你到超市购物,你手里的每一件 商品条形码也得益于爱因斯坦的 激光理 论 ,只有激光才能准确读出条形码中的 编码。 数码相机 假期你和家人轻松郊游。 当你打开数码相机
德国冰川权威李希霍分断言: ‚ 中国南方太暖,而北方太干,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 ‛ “冰舌 ‛ 西藏堆龙德庆 (摄于 1000米高空的飞机上 ) 第四纪冰川遗迹 科学家考察第四纪冰川 现代冰川 海螺沟冰川 (川西贡嘎山周围 )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 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对寻找 地下水资源 、 砂金矿床 、选定工程建设场址 ,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实际运用 研究领域
天,宇宙仍然在膨胀之中。 大约在距今 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 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继续膨胀,将来也会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 到那时,时间结束。 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么回事,不知道。 永本理论。 本文重点是谈作者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的科学预言
2、总数还多。 文学创作方面,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 1957 年 1 月,全国 60 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蹈会演,20 多天演出的节目有 360 多个。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B “双百”方针的贯彻C “大跃进”运动的浮夸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3 1956 年提出的“双百方针 ”主要是针对(
2、西用 ”的影响3据史载:1873 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折要者三” ,廷臣尤为反对。 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 ,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 这主要说明当时(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D “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4 1861 年
2、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4孙中山在 1906 年 12 月说: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 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