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二历史 人教版 必修3 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3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A B C D4中国国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的著作是( )黄帝内经九章算术齐民要术伤寒杂病论A B C D5 2004 年 1 月,湖南长沙走马楼发现 1 万余枚汉代的简牍。 “经初步考证,这些简牍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其性质大部分属于司法文书,涉及到汉代的诉讼制度、法制改革、统计制度、交通邮驿制度及汉长沙国的历史、法律、职官、 4、朝修四库全书时,人们则完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据此推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属于(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8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 ,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9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10有学者 5、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存真 B有很强的封闭性C缺乏理性精神 D落后于西方国家11 9 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 由此表明( )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12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 6、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A B C D13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成就 ,而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早传播到西方的发明成就是( )最新海量高中、 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反映了A宋词豪放派特点 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C作者的爱国情怀 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15 2010 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 7、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16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 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17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 13 )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 “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 “造型写实”B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 9、库A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D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20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B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C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D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二、非选择题21中国近代文化是在西方文化和 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冲突与融汇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自然延续,而是在被迫回应西方挑战和适应新的 10、生存条件的情况下存在着发生变异的文化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其不仅仅由于两种文化的模式和形态绝然不同,更由于两者还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文化。 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材料二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许多人就已朦胧地认识到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19 世纪末,尤其是 20 世纪初的新型知识分子较之于开明士大夫,对帝国主义瓜分、鲸吞中国的野心有更为清醒的估量。 他们为了拯救祖国,向西方学习和迫切改革意识是其最为普遍的心理趋向。 仅从 1902 年至 1909 年,从全国各新式学校毕业的学生达82769 人,1916 近万名军事学堂毕业生及归国留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