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二历史 人教版 必修3 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 , “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4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5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6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 3、, “物无善恶 ”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7戴震主张“理存于欲” “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8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 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 、 “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 B道教C理学 D佛教禅宗9从汉武帝时代开始 5、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D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12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 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13明 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 ,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次,以纸 6、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1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15易陪基亡弟白沙事状说易白沙(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早岁读船山(王夫之)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由此可知( )A王夫之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B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C资产阶级民主革 8、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A B C D18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19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20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其目的是( ) 9、巩固封建统治培养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禁绝个人欲望A BC D二、非选择题21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的理解。 以下是一组历史上有关君主与民众关系的论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愈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做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者也”。 按照这样 的分工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 因此,每一等级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其职,各尽其责。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 臣不行君之命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则诛 ”。 摘编自刘泽华 葛荃主编中国古代 10、政治思想史(1 )韩愈对于君民关系持什么观点。 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有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 )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材料三: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 君末也,民本也。 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