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6内容摘要:
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 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 被誉为中国的 “ 两弹元勋 ”。 钱学森( 19112020),浙江杭州人, 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 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援祖国建设,但受到美国当局阻挠,历时 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 他对 中国火箭导弹 和 航天事业 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 严峻的国际形势 ,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 ,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 “ 两弹一星 ”。 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 “ 两弹一星 ” 制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 原子弹 、 导弹 和 人造地球卫星 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 两弹一星 ” 精神 是 “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 精神的集中体现。 知识拓展: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载人航天的发展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 两弹一星 ” ( 1)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 ( 2) 1999年起, “ 神舟 ” 号飞船 4次无人飞行成功 ( 3) 2020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 2020年 10月 15日 9时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航天英雄 杨利伟 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神舟六号飞船: 2020年 10月 9日 ,40岁的 费俊龙 和 41岁的 聂海胜 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 2020年9月25日搭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9月 27日, 翟志刚 成为。人教版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6
相关推荐
•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 方针: 是在提倡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 独立思考和辩论自由 ,有 创作和批评 的自由,有 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 的自由 : 1956年 5月 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 “ 双百 ” 方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科学领域: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 文学艺术领域 :《 茶馆 》 、 《 蔡文姬 》 、 《 青春之歌
2、 日,首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该片弥足珍贵的采访形成 80 多个故事点,战场之上的悲壮激烈令人感动,胜利背后的家国情仇令人感喟,战火点燃的人性光芒令人缅怀,战争凝聚的民族精神令人振奋由此可见,优秀文化()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能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塑造着人们的健全人格A. B. C. D.解析
1、课件 段统计表课件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 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课件 多少同学的身高在 13040把身高记录下来,进行统计,然后分析吧课件 别身高( 号
世界局势紧张; ( 4)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目的) “ 两弹一星 ” 计划的重大成果 ( 1)核技术: ① 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并使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②
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4年) D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 A . 条件: 1960年,酒泉,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这是中国在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B .意义: “ 东方红 ” 1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响彻全球的“ 东方红 ” 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3)中国第一颗人造地求卫星 “ 东方红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 表。 一生创作 96部长、中、短篇 小说和随笔,总名为 《 人间喜 剧 》。 其中代表作为 《 欧也妮 葛朗台 》 、 《 高老头 》。 100多 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 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 “ 超 群的小说家 ” 、 “ 现实主义大师 ”。 资本主义的 “ 社 会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