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二历史 必修3 同步练习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 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 ,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5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6 “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7公 3、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B价值取向不同C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8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苏格拉底认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D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9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犁牛拼+ 质农具+ 耕女织+城市商业 耕细作+重农抑商10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 5、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13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这段言论体现了( )A儒家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 B对君主专制的批判C对理学“灭人欲”思想的批判 D经世致用的新思想14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 6、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15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 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子 D孟子韩非子1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 下列材料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 ” (宋史富弼传 )“凡日蚀,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 ”(孙复春秋尊王发微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7、 )A B C D17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 )A儒家、道家、法家 B法家、道家、儒家C 道家、法家、儒家 D儒家、法家、 道家18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老子19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 9、。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3 材料二 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美国 1787 年宪法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 ,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材料四 我国现行宪法是 1954 年制定,1982 年修订的。 1988 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