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二历史 必修3 同步练习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D正确。 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理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3 1919 年 12 月,胡适在 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 “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 3、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5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 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 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大兔子:191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 4、发表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6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 ”、 “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 “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 据此可知, “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7某文告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 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 6、洋人之富强,乃谓彼之主义主张取其一即足以救济吾人,于是拾其一二断片以击破己国固有之文明,此等主义主张之输入,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 ”这表明杜亚泉主张A否定对西方文化的曲解 B西洋文化与传染病无异C加大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否定共产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11有人将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比喻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 “三只兔子闹中华”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巨大作用。 下列关于三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发起新文化运动B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C五四运动后,三人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D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12下列哪位不是新文化运动的 7、代表人物。 A康有为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13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 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14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 “以民道代天道” ,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 ,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15 1923 年在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应全体加人国民党,并应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认为只有“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 “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 这一张说明当时 8、中国共产党 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 最新海量高中、独秀在说国家中写道: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钔中国打敗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 陈独秀在此 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图是反映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方军阀攻击南方革命党为“” “赤党”的一幅漫画,图中一位旧式中国女子正拿着一双洋式鞋去试她裹过的“三寸金莲”。 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张;帝国主义,以泉以张。 木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 代英在给新青年的信中写道,自从看了敬告青年 后, “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 9、曙光一样。 我们对于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 这说明( )A恽代英亲自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B 新青年只适合青年阅读C新文化运动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D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民主运动20 “中学 ”和“西学”谁为体用在中国争论了上百年, “中学”和“西学”在中国相互竞争、相互渗透也有上百年。 其中使“西学”对中国影响最大、使“中学”在中国受到冲击最大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 C新文化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二、非选择题21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 11、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请回答:(1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 (3 )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A C A A D D C A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A D B D C D B C ( 1)观点:治国的根本是遵循礼义和取得人心支持;反对向西方学习科技。 (2)提倡科学与人权(民主) ;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3)论证: 观点一:儒家是 12、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 论据:1儒家强调“仁” 、 “礼”和中庸,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有效挽救现代文明之弊病; 2儒家强调德治、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3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 观点二: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论据:1儒家提倡的纲常名教、等级秩序等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相抵触;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精髓部分还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 (1) “仁” 、 “礼”和中庸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德治、诚信思想有利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3)儒家注重政治和人事,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016-2017高二历史 必修3 同步练习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