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二历史 人教版 必修3 单元检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 ”文中的“他们”还( )A掀起二次革命 B倡导“实业救国”C倡导民主科学 D主张“尊孔复古”4乾隆和嘉庆时期学者官员大都热衷于刊印自己的诗集,但道光时期的学者官员大都出版与时政有关的著作。 这种变化说明了道光年间( )A经世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控制逐渐加强C传统文化日趋衰落 D “中体西用”的影响5据史载:1873 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 “折要者三” ,廷臣尤为反对。 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 ,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 3、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 这主要说明当时(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D “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6 1861 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 中提出:“采西学” 、 “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7 1905 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 认为, “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由此说明孙中山( 5、 “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D正确。 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理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10 1919 年 12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 “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1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 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 6、主义的严峻斗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1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13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 7、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 ,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 ”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14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 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 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大兔子:191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9、屡屡失败。 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C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8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 (19 世纪)60 年代前的夷务 ,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9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 ”、 “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 “接受心态” 10、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 据此可知, “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20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 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 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 ”此事件表明( )A清政府拒绝进行政治改 B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D立宪派依然抱有政治改革幻想二、选择题21 12、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载新青年第 5 卷第 1 号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 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载新青年第 7 卷第 1 号请回答:(1 )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 )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 13、”“旧”问题的看法。 (3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 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 B C A D C D D A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B A D D C A D ( 1)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 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 世纪90 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2)认为新与旧不相容,旧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采用西方的学说革新社会。 (3 )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 ,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 陈独秀的观点是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主张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2016-2017高二历史 人教版 必修3 单元检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