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一语文 人教版必修2 习题 第三单元9赤壁赋含解析内容摘要:
2、,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 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 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 4、于苏轼。 【课内挖掘】1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地追求,从人生的无常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2做好人生的减法。 苏轼胸怀壮志,心系天下,但一直不被君王重用;人生坎坷,屡遭贬谪,但苏轼心态淡定。 作好人生的减法,减去心灵上的负担,减去欲望,终成千古名家。 3心胸坦荡。 苏轼并未因为仕途上的不得志而意志消沉、萎靡不振。 在贬谪之地,他一如既往地关注民生疾苦、心系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磊落坦荡的胸怀和气度就是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苏轼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4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客看到赤壁之景后却 9、析:B 项,古今义相同,皆为“大海”。 A 项,古义:依此,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 C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D 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列加点词与“舞幽壑之潜蛟”的“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扣舷而歌之 B侣鱼虾而友麋鹿C泣孤舟之嫠妇 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 C 项, “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和例句“舞”的用法相同,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A 项,动词,唱。 B 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 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答案: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通“嘱” ,劝人饮酒)徘徊于斗牛之间(斗 12、,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寐,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巉 (:高峻险要的岩石。 披蒙茸:披,分开。 蒙,覆盖。 茸,这里指杂草。 冯夷:传说中的水神。 玄裳缟衣:玄,黑中带红。 缟,白色。 裳,下衣。 衣,上衣。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B履岩,披蒙茸 披:披着C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D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畴昔:以前解析:A 项,农历每月十五称“望” ;B 项。2016-2017高一语文 人教版必修2 习题 第三单元9赤壁赋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