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中语文 必修1(人教版)阶段测试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兴”说初露头角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 意象”揭示的信息。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 中解释“比兴”说时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 “比兴”的意象内涵:“比者,附也;兴者 ,起也。 ”到了清代,诗批家们已经明白地发现了中国诗歌的意象化传统。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这样总结道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显然,这里的 “烟霞”“草树 ”已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凝聚着诗人所体验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等精神含意的意象了。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胡适的“ 3、放脚体”新诗中就有传统意象的闪现。 传统诗歌的意象在新诗创作中的影响几乎从未间断过,而在像李金发这样的超越了新旧对垒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主义诗人中,传统意象的出现更是屡见不鲜。 李金发新奇怪异的象征诗最初出现的时候,一度引起舆论大哗。 人们在惊疑于其语言风格的怪诞别扭之外,还极反感于它凭借古语而又食古不化。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 ,枯骨之沉睡。 ”这是他弃妇中的开头,确实既泥古而又悖古,面目奇特而可憎。 殊不知他正是在超越了新旧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诗歌创作的,既不是想张扬古代诗歌文化以向新文学示威,也不是想改造传统诗歌以适应新观念的表现,而只是本着有利于表现的原则 5、特征。 烟霞”“草树 ”不仅有外在的形象特征,更凝聚着诗人心目中的 “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是典型的诗歌意象。 适先生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的“放脚体”新诗中就运用了传统的诗歌意象。 D.“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担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解析 A 项,原文的意思是意象的概念多种多样 ,没有“明确过 ”意象概念,而不是没有“ 明确的”意象概念。 答案 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经运用的“比兴”手法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歌在源头阶段即有比较明确的关于“意象”的运用和内涵。 够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量使用传统的诗歌意象,李金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应该大胆探索 6、诗歌的新路,只要遵循有利于表现的原则。 性的评价,充分说明现代诗歌创作者走过了一条探索、尝试的诗歌创作道路。 解析 A 项,刘勰在文心雕龙 比兴中解释“比兴” 说时才明确指出“比兴”的意象内涵。 杰出代表”文中无据。 D 项,一方面是人们对创作者的认识,一方面是创造者的创作历程,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 答案 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2015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第 47 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 7、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 衣锦昼游 ,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 8、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 ,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 ,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 ,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确的一项是()(3 分)白土村/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最新海量高中、白土村/ 9、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住白土村/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住白土村/地居疆埸/ 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解析 解答文言文断句题,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词,一是句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 如本题,通过通读可知整个句子大意,一是少时常见战争,立有功名之志;一是平陈之役有功。 其次根据虚词“所”“及”,名词“ 护儿”“宇文忻”“淮南”“白土村”“疆埸”“ 10、军旅”“广陵”“役”等就基本可以判断断句所在。 答案 正确的一项是()(3 分)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 ,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 ,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 A 项,“字”,古代男子成人(20 岁), 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因称字为表字,所以 A 项正确。 B 项,“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 11、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所以 B 项正确。 C 项,“嗣 ”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嫡长子与最年长的儿子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 所以 项,“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指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也可代指京城、宫殿。 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 正确的一项是()(3 分)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 ,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 ,志气英发。 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 ,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 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 ,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 12、 ,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 “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说法错误,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已经怒气消解,之所以没有设法保护他,是因为炀帝自己也已经被抓。 答案 10 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解析 (1)关键词:“军旅”,战事;“咨怨”, 叹息怨恨;“游幸”,外出巡游。 (2)关键词:“凶逆”,凶恶悖逆之人;“王室”, 朝廷;“泉壤”,黄泉。 参考答案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如今又要外出巡游 ,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 14、,晋官位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勉励。 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当地百姓拽住他的车恋恋不舍,以致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 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 ”大业六年,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 卿如今就是这样。 ”就赏赐给来护儿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 让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 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 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我衣锦还乡之地,我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 ”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日子不让来护儿晋见。 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领来护儿入见,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 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 当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十分忌恨来护儿。 这一天早晨来护儿将要去上朝,被抓了起来。 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